初雪访平遥 (二)

带着无限的感慨,离开了日升昌票号,来到号称明清街的南大街。这里之所以有这样的美誉是因为,南大街是平遥城内明清建筑保存最多的一条商业街。沿街两旁,店铺林立。在太原街头很难看到的各种肤色的外国游客,比比皆是。游客们品尝着平遥的特色小吃,欣赏着精美的工艺品,脖子上带着五颜六色手工编织的围巾,手里提着家酿的老陈醋和平遥牛肉。闲庭信步,谈笑风声,拍照留影,其乐融融。

平遥的推光漆器,在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和古玩当中,尤为令人心动。这种漆器,描金彩绘,制作精美,花鸟鱼虫,山水楼阁,美不胜收。用料考究,工艺独特,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我虽然喜欢,也渴望买一个推光漆的手饰盒。一来,我没有几件象样的手饰与之匹配,二来,我们这代人从小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养老钱是不可以随心所欲地花的。

在南大街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高大的建筑物一一市楼。这是在远古时代,市民交易物品的市场,相当于今天的集贸市场。这座三檐歇山顶的古老楼宇高18:5米,是城内最高的建筑。底居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行人和车马都可以从楼中间穿过。市楼是群众性的市井装点性建筑物,登上市楼,可以远眺城内外的景色。

我站在这个市楼下,想象着当年此地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繁荣的市场景象,宛如缩小版的《清明上河图》。

在这条街上,旧时的镖局也是一大看点,曾经在武侠小说和电视剧中看到过。知道镖师都是武艺高强,身怀绝技,行走江湖。专门为富商大贾,达官贵人,保护财物和人身安全的人。这里有真正的镖局旧址,有镖师威风凛凛的照片,有镖旗,镖车和镖箱。还有练武场,十八般武器历历在目,可想而知当年的镖师既艰苦又危险。在押镖途中经历的风险亦举不胜举。这才能保得晋商一方平安。镖师们的贡献,功不可没。

在南大街中途向西行,就到了赫赫有名的平遥县衙。县衙也就是古代县级政府机构的所在地。始建于元代至正六年(1346年)。建筑风格为明清规制。县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依照封建礼制,中轴对称,左文右武前朝后寝。中I轴线上一共六进院落,依次建有大门,仪门,大堂,宅门,二堂,内室和大仙楼。东西两侧,布局严整,职能机构完善。我们依次参观,如此气势非凡,宏伟壮观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那座大仙楼,供奉着守印大仙,据说是狐仙。古代的官与印是连在一起的,有官必有印,印在官就在。想来确有其事。西游记中唐僧父母在上任途中,遭歹徒加害。父亲丢了性命和官印,这个强盗窃取了官印,霸占了唐僧之母,冒名顶替在官位上胡作非为许多年。看来现在的认证制度是必须的!

大堂是县衙的核心建筑,是县大爷升堂问事,判案断狱的地方其性质类似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下面是七级台阶高的宽大月台,上面是五楹厅堂,其中三间为公堂,门额上有三字匾"亲民堂"。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公堂楹柱上的这副对联:

吃百姓饭,穿百姓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无论古代的官是否真能做到,其码是当做座佑铭了。这些话对今日的人民公仆,地方父母官也应该有所启迪。

一天的时间匆匆而过。因要赶火车,就此告别了平遥古城但我意犹未尽,有机会我还会来的。为此我写了一首七律,为了此次平遥之旅。

          平遥游记

  百年古城票号庄, 

  汇通天下扬晋商。

  一纸单据游南北,

  白银无脚走四方。

  街井昌盛市楼耸,

  镖局送宝历沧桑。

  观风听雨系百姓,

  县衙公署留华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