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問題”的瑣碎思考(九)人生的幸福與否與問題息息相關

人的一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只是不同的人會面臨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問題,這和一個人的認知、能力、社會地位等等客觀因素相關;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從學生到步入社會、從青年到中老年;從工作到生活、從個人成長到爲社會貢獻價值,問題層出不窮,不計其數。從某種意義上講,生命的過程也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

每個人都有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而從問題的角度去看待幸福,當然是遇到的問題越少、越簡單,我們的幸福感就會越強。那麼如何確定我們的問題呢?

一、提升問題的價值

每一個問題被解決之後都有它自身產生的價值和意義,都有一定的影響範圍,其影響範圍越廣,受益人更多,則問題的價值越大。問題價值的提升,不僅讓自身參與其中的自己會有更大的成就感,而且會和所有的受益人產生了鏈接,形成了互動。這些會讓我們融入到一個更廣闊的空間,擁有了享受更多美好事物的機會。

相反,一個人如果總是把問題聚焦在狹隘的自我空間裏,那麼他實現的價值就只會讓自己受益,甚至可能會損害其他人的利益,這樣勢必與他人或者外界環境產生更多的衝突,也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當我們的利益和目標與更多的人站在一起的時候,就是得道,否則就會失道。

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格局,可以從定義自己的問題開始,當我們解決問題的價值不斷提升的時候,我們的心胸自然就變得寬廣了。

二、不斷抽象共性問題,着眼底層邏輯

抽象問題的最大好處是讓我們能夠從工作和生活中的瑣碎問題中解脫出來,避免“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現象,提高我們解決問題的效率和效果,讓我們在付出同樣努力的情況下,解決的問題越多,效果越好,生活也會變得更加從容和恬淡。

我們的一生就像在爬一座環形山,有人不斷地跨越山坎,沿着垂直的的方向攀爬,最終達到山頂;而有人卻順着山轉圈,儘管路上同樣荊棘密佈,溝溝坎坎,但始終不能實現跨越。兩者區別就在於前者能夠放眼全局,發現問題的本質,洞察到問題的底層邏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和目標,而不是走一步看一步。

抽象的過程並不難,簡單說,就是不斷挖掘“爲什麼”,問的次數越多,越接近問題的底層邏輯,越容易看到問題的本質。例如,經常抱怨自己的收入低,這個問題的本質可能是個人能力和企業價值評價不匹配;投資總是虧損,問題的本質可能是沒有關注投資對象的價值,而僅僅是關注瞬息萬變、無法掌控的價格;家庭氣氛不和諧,本質上是愛的缺失而不是誰對誰錯;自己情緒控制力弱,本質問題是過於關注外界的環境,而忽視了自己對環境的認知。當然,我說的只是一種可能,究竟問題的本質是什麼,因人而異,需要自己去剖析和觀察。

不難看出,當我們解決的問題越接近底層邏輯,那麼,很多由這個底層邏輯引起的諸多表象問題都會迎刃而解。而這個底層邏輯長期被視而不見,我們就會不斷地被類似的問題干擾,或者說,基於同一個邏輯的問題總會在我們的人生中反覆出現,這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