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成爲玉的石頭不是一塊好石頭

今天學習了校長的一篇關於如何寫人物稿的文章,結合自己的情況,實地剖析了自己的寫作情況。

接到人物稿時,我也是開始搜索資料。然後把它們排列起來,然後,找了幾個金句作爲段落小標題,就開始寫了。

在寫作中間,我對主人公的事蹟也有一丟丟的敬佩和感動,但是,只是一丟丟。

交稿後,老師評語:只是羅列,詞語不豐富,沒有起伏。

當我看到這幾句話,着實佩服我的老師了。一針見血指出了自己的毛病。因爲,自己面對我的初稿時,也是這種感覺:只是平鋪直敘寫出了人物的經歷,如此而已。太白、太水、平淡無奇。

可是,怎麼才能寫好呢?

校長談素材時,曾經說過一個方法,我總結如下:

先去找大量的資料,把書讀厚。然後再提煉出一個主題。也就是文眼。有了文眼後,再去篩選資料,對主題沒有用的素材,要捨得放棄。這時候就是把書讀薄。

按照這個思路。我把初稿放到一邊,重新開始構思。

因爲這個人物我不認識,做不到一手素材,只有搜索了。只是與先前不同的是:我把自己與人物同行,感同身受去了解他。

慢慢地,我由一個陌生人變成了他的粉絲,油然而生的欣賞和敬佩,讓我的寫作有了新的思路。

提煉一個主題後,我開始寫大綱,然後開始跳選素材爲我所用。把握住校長說得兩點:一是厚薄的過程,一是強幹弱枝的做法。

修改時,看着大片大片的文字給自己“無情”剪切,心裏雖有一點不捨,可還是像一個園丁修剪樹木一樣,把自己的初稿又改了一遍。

完成之後,我重新瀏覽,自我感覺比之前好點了,最起碼,我自己願意看,並且也有了感動自己的地方。

是啊,一篇文章,如果連自己都不想再讀第二遍的話,怎麼拿出來讓大家欣賞呢?

修改稿已經發過去了,我不知道我的後果。可是我也做好了思想準備,按照老師的指導重來一遍。因爲相信老師對自己的打磨,就是對我這塊石頭的琢磨。

玉不琢不成器,雖然自己仍是一塊石頭。畢竟,不想成爲玉的石頭不是一塊好石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