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起返老還童

哈佛大學教授蘭格有一個心理學史上的著名實驗:“返老還童”實驗。

蘭格教授在一個修道院裏面搭建了一個時空膠囊,將這個地方佈置得和20年前一模一樣。

蘭格教授邀請了16位年齡在70到80歲的老人,在這個時間膠囊裏生活了一個星期。

在這一個星期裏,這些老人聽的都是20年前的音樂,看的都是20年前的電影和電視,閱讀的都是20年前的報紙和雜誌,談論的都是20年前的國家和世界大事。

也就是說,這些老人被要求假裝生活在20年前,也就是他們50到60歲的時候。在實驗剛開始的時候,這些老人覺得還不太習慣,但是沒過多久,他們就完全適應了這個時空膠囊,他們的思維、他們的關注好像真的回到了20年前。

一個星期過去了,讓人難以置信的事情發生了:這些老人的身體素質都有了明顯的改善。

當他們開始來參加這個實驗的時候,老態龍鍾,步履蹣跚,甚至需要家人的陪伴。

而經過了這一個星期之後,在心理方面,他們的視力、聽力、記憶力和反應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在身體方面,他們的血壓降低了,他們的步態、體力和握力都有了明顯的改善。

有一個老人從輪椅上站了起來,可以自行行走。而另外一個老人開始玩起了橄欖球——你能想象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玩橄欖球麼?

結果震驚了所有人,老人們的家人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難道這個世界上還有比這個返老還童實驗更厲害的靈丹妙藥嗎?


蘭格教授解釋到,這是因爲“衰老”是一個被灌輸的概念。

“衰老”是我們長久以來形成的一個固化的思維方式:當人的年齡大了,人就必然會衰老,就必然虛弱多病。

而如果你用功能磁共振掃描儀去觀察大腦的結構與功能,你會發現90%以上的六十歲老人,他們的大腦活躍度與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事實上,他們在記憶力、推理力、信息加工速度等方面的心理認知能力,與年輕人沒有顯著的區別。

但是,當我們一旦進入老年,年輕時對老年形成的體弱、多病、無助的思維定式就會影響我們的行爲。

所以,當你發現你的記憶力變差,你的第一反應是:因爲我老了。但是事實上,只是你並沒有像原來一樣去花時間、花精力去記憶了。

所以,記憶力的衰退,並不僅僅是生理的衰老,而更多的是你心理的衰老。

這對於老年人是如此,對於年輕人也是如此。

心理學家給年輕人看一些養老院和輪椅的照片之後,這些年輕人在離開實驗室後的行動也會變得緩慢起來,需要花更久的時間才能從實驗室門口走到電梯口。


用專念突破固化的思維方式!

這是這個實驗的結論。

專念,或者說活在當下,並不僅僅是說我們要知道此時此刻正在做什麼。專念其實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對自己思維的控制力。它讓我們不停地問自己:

除了理所當然的規範,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還有沒有其他的選擇?

我可不可以離經叛道,走出我自己的道路?

在“返老還童”實驗裏,蘭格教授通過時間膠囊,讓老人們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多了另外一個選擇,那就是,我也許能像我20年前那樣活着。

所以,專念能幫助我們打破固有的思維方式,激發思維的創造力,甚至讓思維反向去扭曲現實。

此時此刻,我們就能感受到掙脫禁錮而自由奔放的思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