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影響與喚醒

————沙灣縣第四中學胡娟霞

千里援疆路,悠悠送教情。

今年的遼寧省教育專家組團式送教進疆活動於今日上午在三中分會場拉開帷幕,全縣的初中語文人們懷着一顆熱愛語文的心,又一次聚集在一起,在聆聽中學習,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

上午,我們欣賞了一場視覺和聽覺的雙重盛宴,來自遼寧省鞍山市的袁媛老師、沙灣縣第五中學的王燕老師、沙灣縣第三中學的龐夢瑤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三節風格迥異的同課異構課《散步》。

面對這樣一節已經聽過多次的老課文,如何在守舊中創新,如何在創新中出彩,還是有相當大的難度的。

聽完課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正的語文課堂需要喚醒。

在平日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用繁雜的分析替代了學生的體驗,用深奧的解讀替代了學生的感受,用自以爲是的重點講解剝奪了學生對語言的感知力。

一家人在原野上散步,中間發生了分歧,作爲一家之主的“我”,在解決矛盾與衝突的過程中,感悟到作爲中年人的責任與使命。文章的內容很好理解,學生一點就透,那我們要給學生教什麼?

袁老師從引領學生感知課文入手,始終站在讓學生自己讀自己悟自己感受的角度,通過三個問題完成了引領學生解讀文本的任務。

1.說說文章爲什麼取題爲《散步》?
2.如果換個角度擬一個題目,你會以什麼爲題?
3.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讀一讀(怎麼讀?)說說爲什麼喜歡。

前兩問題解決的是文章寫了什麼的問題,通過引導學生換角度擬題,既使學生更好的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鍛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後一問題解決的是如何寫和爲什麼寫的問題,學生通過讀直觀的感受到作者用詞的優美,通過讀逐漸領悟到作者情感的體現,通過讀逐漸明白作者寫作的目的,在讀中品,在讀中悟,一切都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爲主,真正達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這一目的。

我最喜歡拓展延伸環節。每個人都可以成爲小詩人。先讓學生背誦了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又給學生積累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讓詩意駐紮在學生的心底。

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至少寫一首詩。(行數不限)

七年級學生的詩句可能比較稚嫩,也較爲直白,沒有很深的意境,但至少孩子們親自參與了,他們能從參與中尋找到寫詩的樂趣,感悟到寫詩的快樂,或許就是這樣小小的舉動能激發起他們對詩歌的熱愛。

坐在會場,聽寫孩子們稚嫩的文字,我也忍不住心癢,寫下這樣的句子:

三代人

在同一條路上

走着

風輕輕的吹

草慢慢的舞

田野鋪着新綠

枝頭掛着嫩芽

遠處

波光粼粼的荷塘

佈滿荊棘的小路上

我們在一起。

寫的詩不一定要新穎,不一定要深刻,不一定非得有韻味。只要有想寫的慾望,就值得。這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也是一種無聲的喚醒。

教育需要影響與喚醒,這一理念在下午的講座中體現的更爲明顯。

下午是鞍山市二十五中學的校長郭紅爲我們帶來的“淺談班主任管理”的講座。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振聾發聵的兩個問句:

你愛你的學生嗎?你的學生感受到你的愛了嗎?

也許每一位班主任都會說:我深深的愛着我的學生。但是不一定所有的學生都會說能感受到老師的愛。

也許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打着愛學生的旗幟說出了傷學生的話,甚至做出了傷學生的舉動。

郭校長作爲一名有些三十年經驗資深的老班主任,她用淺顯的事例讓我們明白教育的藝術就是愛。

愛學生是班主任的責任,會愛學生是教育的藝術,讓學生感受到愛是班主任的追求,得到學生的愛是班主任師愛的境界。

作爲一名班主任,我們都盡到了責任,覺得自己是愛學生的,卻缺乏教育的藝術,不懂得如何去愛學生,更是少有人能達到師愛的境界。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一段廣爲流傳的話:“教育的本質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他告訴我們的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教育真正的價值是一種啓蒙,一種影響,一種點燃,一種喚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