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寫工作日誌第35天

堅持寫工作日誌第35天,越來越順手,不像剛開始寫那樣焦灼,覺得自己做了很多無價值的事,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我不再拘泥於形式,不再拘泥於內容,像寫文章一樣,我手寫我心。

我想做任何事都一樣,剛開始總有個適應過程。就像寫文章,記得一年半前,我只能分享別人的觀點,後來大量引用別人的觀點,後來少量引用別人的觀點,再後來每天能寫幾百字原創,到現在有時每天能寫幾千字,最多的時候還可以寫1萬字啦。甚至有些時候,一篇文章可以不借用任何一任何一句名言。

這就是重複的效果,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任何一件事,堅持得久了,我們就會越來越順手,我想我還會繼續堅持下去。

通過這樣的記錄,讓我養成了動用爛筆頭和思考的習慣。我覺得用這句話來概括自己最妥當:時間就像金錢一樣,一定要有效管理,一定要真實記錄,不然到最後,都不知道浪費到哪裏了,當然,我希望把他們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

一開始,我是怕不能完整的記錄當天的工作內容,因此每做一件事就記下來。慢慢地,當我不能同時完成很多件事兒的時候,我也把沒做的記下來,再後來,我還會把想做的也記下來。

這30多天裏,對我來說只是另一種習慣,每天無論多忙都必須做這件事,也從未去想寫了之後有什麼結果,有什麼效果,對我的工作有什麼幫助。有時還會想,誰會看呢?

慢慢地,就會發現,自己會看,對有些事表述不清楚,有些話還可以再凝練一點,有些字兒是寫錯了的。

有時還會多了一種信仰,自己的上司會看到,公司的領導會看到,所以我也會把犯的錯誤寫到日誌裏,把疑惑寫到工作日誌裏,把建議寫到日誌裏,把需要的幫助寫到日誌裏。也許當我像這樣去想的時候,事情都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不管怎麼說,感謝公司提出的寫工作日誌這個方案,讓我學着每天對自己的工作進行總結和思考。

最近每天還是堅持閱讀,很喜歡毛姆的另一本書《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他讓我學着思考我每天讀的是否有價值,我每天寫的是否有價值。

對於那些價值不太大的文章,我們要學會跳讀,有些無奈的是,其實有些作家的文章,屬於精華的只有一小部分,有些作家會很有耐心地給你作很大的鋪墊然後纔開始講述故事,而有些作家一定要交代與故事情節無關的場景描寫,還有些作家爲了掙稿費,故意把篇幅拉長,在故事A中又加入故事B,所以我們要學會甄別,取其精華而去其糟粕,這樣纔能有效管理時間。

喜歡就堅持吧,在自己的世界裏執着,讓今天的自己優於昨天,夜晚的時候可以問心無愧,今天沒有把時間浪費掉。

共讀《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沒有哪一項活動能像讀書一樣——可能針線活兒除外,但是它只會讓人的心靈更加不得安寧——你可以隨時開始,隨便讀多長時間,在有其他事情要忙時又能隨時放下。也很少有其他娛樂的開銷像讀書一樣少,公共圖書館和普及版圖書都能在不怎麼花錢的前提下給人帶來快樂。培養閱讀的習慣就是爲你自己構建一座避難所,讓你得以逃離人世間幾乎所有痛苦與不幸。
巴爾扎克擅長記筆記,他不論走到哪裏都隨身帶着筆記本,每當他碰巧遇見可能用得上的東西、腦子裏突然蹦出了好點子,或者從他人那裏聽到了富有啓發性的內容,他就會匆匆提筆記下來。只要有可能,他就會去親自參觀故事中提到的場景,有時甚至不惜乘車跑上很遠的距離去看他想要描寫的一條街道或是一棟房屋。他爲筆下人物選擇姓名時總是非常謹慎,因爲他相信名字應該與人物的性格與外貌相符。
巴爾扎克並不是那種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想要說什麼的作家。他會先寫出一份粗略的草稿,然後再進行大幅度的修改與重寫,到了把手稿送去印刷的時候,印刷工人甚至會因爲改動過多而無法辨認文本的內容。等到校樣回到他手裏之後,他又會像對待粗略的大綱一樣處置它們,不僅往裏面添詞,還會直接加句;若只是加句也還罷了,他甚至連成段的文章都往裏加;加入的段落最終還要變成一個個完整的章節。如此修改過的校樣被送去二次排版,收到定稿之後,他還是會再次着手修改,做出更多的變動。全部改完之後他纔會同意出版,而出版的前提條件之一便是允許他對未來的版本做出進一步的改動。這種做法的成本相當高昂,他也總是因此和出版商爭執不休。

文/何婉儀

2020.10.1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