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被看見的“全職媽媽”

弟妹是高材生,從懷孕到開始就辭職了,一直帶娃到兩歲,前天她跟我說,其實她很糾結:

她想帶娃帶到上幼兒園至少三歲,想多陪一下孩子,孩子的成長不想錯過。

但是家裏人都在催她上班,與身邊的朋友越來越沒有話題,聊的都是跟孩子相關,而且最近去找工作,只要說是做了兩年的全職媽媽,大多都被拒絕了。

她現在非常的自我懷疑:難道自己全職帶娃就有錯嗎?爲什麼很多人都說全職媽媽最後都是悲劇?

這個問題我後來一直在思考,順便查了一下網絡評價,還問了朋友的看法,大致就是:

現在整個社會對全職媽媽似乎不太友好,結婚後在家帶娃,另一半出軌的風險很高。就算離婚,有時候也會得不到應有的財產,可能因爲幾年不上班,收入方面欠缺,孩子就會判給父親,人財兩空。

幾年之後再入職場,大概率會被社會淘汰,太久技能沒有更新,大批的小年輕來替代。總之,網絡上對全職太太的結局大部分評價就是兩個字:悲劇。

最後得出這樣的結論,我有個巨大的疑問:全職媽媽的問題可能真的會存在,但是爲什麼她們的價值不能被看見呢?

她們整日整夜的爲家庭付出,照顧娃,把孩子教育好,整理家務,家庭財務管理,關注家庭的健康狀況,這些都是巨大的犧牲。就算沒有直接收入,但是如果把它替換掉,換成保姆要1萬,家政要5000,理財師3000,營養師5000,合起來價值也是上萬的,她們用金錢衡量的價值也並不低。

這個社會有時候很奇怪,一陣子歧視“剩女”,一下子有歧視“單身離婚女性”,現在又是“全職太太”,我想,無論是怎麼樣的角色都是一種自我選擇,更成熟的社會,應該接納不同的人生角色。

就像以前問孩子們的夢想,大多都會說當科學家,老師,醫生,如果所有孩子都去做這些的話,很難見到如今社會的繁榮富強。還好,有大量的平凡人在平凡的崗位上更不平凡的事。

而全職媽媽這個崗位並不平凡,社會上再好的教育,也替代不了家庭教育。全職媽媽所做的事情是在培養國家人才,提升整體教育質量,她影響了一個家,更影響了整個國,她們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人們總是愛看表面的價值,而忽略了重要的價值。如果把一個孩子培養好的話,爲社會做貢獻那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研究表明0~3歲是孩子一生的關鍵期,是建立依戀感,安全感以及性格的養成,大腦的發育的黃金期,需要父母的悉心照顧。

在發達國家越是條件好的家庭,父母會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更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真正經濟富足的家庭纔有可能做到全職帶娃。

話說回來,如果有條件能自己帶孩子就儘量自己帶,不要全部就丟給爺爺奶奶,隔代教育會產生很多的問題,到孩子真正叛逆期的時候會管不動了。

目前是有的家庭因爲經濟的原因,不能做全職媽媽;有的是沒有人幫忙帶娃,不得不做全職媽媽。不管是做一段全職媽媽再回職場,還是不返回職場,亦或者不帶娃直接拼事業,這都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沒有對錯,無需糾結。

就算選擇做全職媽媽,也無需自卑,應該驕傲和自信,因爲你所做的事情是非常有價值的。

社會的評價也更應該多元一點,不應該僅僅是以賺錢來衡量一個人。

想過什麼樣的人生是自己說了算,尊重別人的選擇,就請對全職媽媽友好一點,讓她們少一些焦慮,多一些認可,或許將來孩子臉上有更燦爛的笑臉,有更陽光的性格,未來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