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你是在給孩子灌輸什麼模式

中國人流行一句話,說“三歲看老”,這是典型的固定型心智模式。如果你真的相信了這樣的說法,那你就等於放棄了自己孩子的未來。事實上,不要說三歲,哪怕是老年人,還是可以通過學習,通過我們的行爲模式來塑造大腦。連六十歲都不能看老,何況三歲呢?

所以,你必須對孩子的品質形成一個成長型心智的看法,就是他今天是這樣,並不代表他將來的品質也是這樣。他永遠都能變得更好,只要你和他一起付出努力去改變。


成長型心智模式和固定型心智模式,是斯坦福大學卡羅爾·徳韋克教授在她多年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來的。德韋克教授30年前就開始思索一個問題:爲什麼同樣是遇到挫折,有些孩子能夠屢敗屢戰、不斷努力去克服困難,而有些孩子卻會輕易放棄,甚至不敢去迎接挑戰?

她做了大量的研究,最終發現,孩子的思維觀念起了重大作用,孩子到底是認爲一個人的智力、能力、品質,是主要由先天決定,還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大幅改變?

如果你認爲主要是先天決定的,後天改變的餘地不大,那你就是固定型心智模式,但如果你認爲這些方面雖然有先天成分,但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大大地改變,那你就是成長型心智模式。

這兩種不同的心智模式帶來的後果是什麼?


德韋克教授就此做了大量的實驗。比如說,讓孩子做一個很簡單的積木拼圖遊戲。孩子們都順利完成了,然後實驗者對一半的孩子說:“你真聰明!”對另一半的孩子說:“你真努力!”

結果她發現,就這麼簡單的一個在表揚上的不同措辭,就造成了孩子們此後很不同的表現。第一就是,被誇聰明的孩子,此後會更可能選一個更容易的遊戲題目,而被誇努力的孩子,此後更可能會選一個更難的遊戲題目。

因爲誇孩子“棒““聰明”“有天賦”,就是在無形中給孩子灌輸固定型模式,這等於是在跟孩子說:“你數學這麼好,是因爲你聰明。” “你畫畫好,是因爲你有畫畫的天賦。”這就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他的那些固定型天賦上,而不是後天努力上來了。

相反,對於那些被表揚努力的孩子,他會覺得努力是更有價值的。大家更認可的是他的努力,而不是他有多聰明、多有天賦,所以,他會更喜歡選擇難的題目。因爲難的題目才需要更多努力,那他越努力,不就越有價值了嗎?所以,被誇努力的孩子,會比那些被誇聰明的孩子,更可能迎接挑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