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摘抄

有沒有這樣的感覺:自己每天都在忙碌,卻不知道忙了些什麼。每當夜晚降臨,就會有一種羞愧感湧上心頭,該做的,想做的都沒有做。然而,睡了一覺,第二天又開始了這種重複性循環?

調查了周圍的人羣,許多人都有這種困擾。我們每天被各種瑣事纏身,手機逐步成爲最大的干擾,刷朋友圈,玩微博,思維混亂,精神分散。想做出點成就卻無處下手。

這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人人都想要做“多面快手”,多管齊下才能夠有更多的機會。你不能只是個編輯,你還得懂得營銷;你不能只是個老師,你還得是溝通達人;你不能只是個學者,你還得是個演說家;開咖啡館得知道拉投資、找人脈、選地段,種花草的人得學會使用單反和美圖,做微商的得懂得寫文案,寫文案的得懂得90後的心理以及四次元耽美賣萌。

這些都沒有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是這樣。可我們總覺得在如此多面手的路上,缺了些什麼。這個也許就是專注力。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教授特奧•康普諾利所著的《慢思考》,是教我們如何在一心多用的時代深入思考的書。他從大腦的工作機制入手,分析了束縛大腦智力表現的“四條鎖鏈”,並給出了具體的解鎖技巧和工具,幫助我們把重要的時間放在創意構思和正確決策上,從而將個人能力和做事效率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曾說:“我思,故我在。”我們的腦子隨着我們生命的存在一刻不停地思考。特奧•康普諾利教授告訴我們,人的大腦擁有三套負責認知、決策的腦系統,分別是反射腦、思考腦和存儲腦。反射腦快而原始,它自發而無意識地處理問題。思考腦慢而成熟,它會消耗大量能量,而且很容易疲勞。還有時刻等待空閒的存儲腦,它負責存儲信息和激發創意。

思考腦作爲本書的主角,也是我們大腦裏最具特色的部分,是我們的驕傲。經過漫長的演化過程,現代智人才擁有了發育完善的思考腦。但有一個驚人的真相是——思考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任務,即一次只能做一件事。

你以爲你可以同時完成幾份工作,一邊看電視一邊寫作業,一邊開車一邊玩手機?不。唯一可行的多任務並行就是特定任務上和反射腦配合,由反射腦下意識地、習慣性地做某件事。而心不在焉時做的工作,並不會存在記憶,只會消耗時間和能量。

所以,我們需要的是專注。這也是幾乎所有有所作爲人士的成功祕訣。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說:“並不是說我有多聰明,我只是對問題思考得更久而已。”

村上春樹說:“沒有專注力的人生,就彷彿大睜着眼卻什麼也看不見。”史蒂夫•喬布斯在評價Mac電腦時說:“等你真正理解了這個問題,你會想出很多複雜的解決方案,因爲它確實錯綜複雜。大多數人止步於此。但有少數人會繼續在午夜裏冥思苦想,最終理解問題背後的深層規律,找出簡潔優雅的方案。”

在專注力方面,我比較欣賞日本人的做法。就像做食物:拉麪館始終保持只做一種拉麪,飯館只做一種料理——天婦羅或照燒,聞名遐邇的壽司店只出售壽司,甚至有一位老爺爺一輩子只做米飯,但那拳頭大小的米飯晶瑩剔透,讓你驚異於米飯的香氣與原味的保持,引來無數人的讚賞。

可見,做的事情並不在於多,而在於把一件事做到極致,而在追求極致的過程中享受這種愉悅感。在做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去想成功之類的,如果你足夠專注,“第一名”的頭銜就會自然而然地到來。

那如何保持專注,深入思考呢?《慢思考》給出了四點建議。

第一,徹底離線——抽出固定的不受打擾的時間,來完成專注的工作和對話。你可以忘了本書的所有建議,但是隻要實施了這一條,就足以提升你的智力生產力。

在這方面,史蒂芬•金也爲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記得在《寫作這回事:創作生涯回憶錄》一書中,他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我的日程安排得很清晰——上午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