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記之還是要讀書

有必要做週記的記錄,如果不做回顧,便忘記了這一週是如何度過。幾乎在一呼一吸的瞬間,就消失掉了一週的時間。

週一安排本週工作;週二迎接學校對OSCE考場驗收;週三到上級部門領取任期考覈合材料,及志願者服務;週四召開實習生座談會,對臨牀專業學生進行培訓mini-cex考覈;週五修訂相關制度。

原來如此,有了這些碎碎念,才發現時間去了哪裏,自己做了什麼事情,不然的話經歷過後便不復記憶。

還是要讀書,在作家的語言中學習,不然自己的習作語言過於蒼白和貧瘠。反覆寫下的總是慣常使用的詞彙,使得每一篇都面貌相似。

還是要讀書,書中的文字,如同唐古拉山上的清泉,清洗我的眼睛,滋潤我的心田。一日不讀,就好像精神沒有得到灌溉。

本週除了《詩經》的相關閱讀,週六用了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瀏覽了《人文講談錄》系列中的《寫文章是一輩子的能力》。

這個系列是名人講座的記錄,這一期因爲有張大春,所以有興趣讀一讀。

張大春,臺灣作家。被莫言評價爲“臺灣最有天分、最不馴,好玩得不得了的一位作家”。梁文道說他是小說家中“武器最齊備的俠客”。

他的寫作路數不同於時人,創作姿態稱得上別有風骨,文字有我所偏愛的古典氣質,是少數我喜愛的當代作家之一。

張大春強調寫文章最重要的精神是,我們自己應該擁有什麼樣的思想。書中最打動我的一點是:去跟世界對話,纔會發生感動。

“萬事萬物在天下,都散在經子史中”,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大大小小,是是非非,與我們閱讀的書中的情境,如何建立一種聯結,出現我們自己的主張。

去跟世界對話,寫作書寫的是自己,卻不是孤立的自己,而是與這個世界產生聯結的自己。

在與整個世界的互動中,我們看到自己,看到有情衆生,看到無情天地,有所感,有所思,有所作。

讀完這本書,好友約我喫飯,以往我縱然不會推脫,但心裏未必十二分樂意。因爲對家長裏短的八卦話題沒有興趣,而對朋友小聚持一種消極的態度。

書中那句“與世界對話”警醒了我,應該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能消極應對,而是積極引導話題的方向。

我知道她心裏煩悶纔會約我,我怎麼能只爲自己清淨,拒絕與世界關聯,將友情置於何地?你自詡的慈悲心去了哪裏?

思及此處,立刻調整心態,開心赴約。晚上聽她傾訴,奉上勸慰,引導話題。心態改變了,事物的方向便改變了。

對於周圍的世界,今後我也許會換一種態度對待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