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小島·同題】ll有一種關懷,叫秋涼添衣……

有一種關懷,叫秋涼添衣。
無論歲月如何更迭,時代怎樣變遷,有一種關懷,它始終存在:兒啊,秋涼了,記得添衣哦!

一,上世紀六十年代

秋夜,蜿蜒的小巷深處,一間間的民居早已關門閉戶,勞作了一天的人們己然進入夢鄉,就連趙嬸家的那條老狗,也已經趴在屋檐下,挨着牆根打瞌睡了……

然而在這“露似珍珠月似鉤”的夜晚,小巷盡頭的那戶人家,總是有一束光亮從窗戶裏透出來。

屋內窗戶邊的桌子上,一盞煤油燈正在吐着火苗,燈盞上的玻璃罩子被擦得鋥亮。一位三十多歲的婦人,坐在桌前就着亮光,正埋頭做着針線活兒。偶爾,做得累了,婦人也會擡起頭來,用手輕輕捶打自己酸脹的肩膀,掃一眼牀上正在熟睡的孩子們,並順手將縫衣針在頭髮絲裏摩擦幾下,繼續埋頭飛針走線……

這位婦人便是我的祖母。上世紀六十年代,正值祖母生育的繁盛時期,又恰逢三年自然災害,一大家子人的生活過得很是拮据。當然祖母具有相當的生活智慧,在她的精心調配下,家中的大人小孩喫飽穿暖還是沒有問題的。

每逢入秋,天氣轉涼,便是祖母最忙碌的季節,她要利用晚上的時間,爲包括我父親在內的,她的孩子們逐一準備好禦寒的衣物。經常在秋風瑟瑟的清晨,孩子們睡醒之後,總能在睜開眼的第一時間,發現枕頭邊疊得整整齊齊的,還帶着孃親溫暖的秋衣……

二,上世紀八十年代

傍晚,學校寬闊的操場上,一羣學生在打排球。八十年代因爲女排在世界大賽中接連奪冠,學校裏也掀起了一股打排球的熱潮,同學們經常利用晚飯後到上晚自習前的這段時間,自發的組織在一起打排球。

十幾歲的孩子,正是青春勃發活力無限的時候,常常穿着單衣單褲在操場上打球或者跑步,全然不會在意什麼秋涼、什麼添衣保暖的。

某一日,正在操場上玩得投入,突然有同學叫我:“你爸來了。”循着同學手指的方向看去,一位四十來歲的中年男人正站在操場邊向我招手,推着的自行車後座上,還夾着一包東西。

“爸,你怎麼來了?”我快步走過去。

“天氣預報說今晚要降溫,你媽叫我拿點厚衣服給你。”

“也沒見其他同學的家長送衣服來,就你們事兒多,我一點都不冷。”因爲嫌父親小題大作,我的語氣有點不耐煩。

“衣服拿着吧,有備無患嘛,我走了。”父親一點也不生我的氣,匆匆地騎上單車走了,我抱着這一大包衣服,望着父親遠去的背影,無奈地搖頭……

三,新世紀一零年代

幾年前的一個秋日,一大早起來,習慣性地瀏覽天氣預報,說是寒潮來襲,氣溫大幅下降。於是乎內心馬上不淡定了,想起了寄宿在學校的女兒。打開女兒的衣櫃,麻利的裝好一袋厚衣服,驅車十幾公里趕往她所在的學校……

現在的學校安保措施到位,家長不能隨意進入,只能在傳達室等待,由老師通知女兒過來見面。

遠遠的見到女兒走過來,我激動地喚她的乳名,然後將衣物交給她。本以爲女兒會很感激我的舉動,向我說聲謝謝,然而女兒好像並不領情,只是默默接過衣服,什麼也沒有說,臨轉身還提醒我以後當着別人的面,不要叫她乳名。

女兒的態度與我當年真是如出一轍呀!養兒方知父母恩,我想多年以後,女兒肯定也會像我現在這樣,憶起父母的好來。

有一種關懷,叫秋涼添衣,它是父母對子女的牽掛,也是一種溫暖親情的傳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