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心語(605):離別

        改變,是唯一不變的真理!學習,才能成爲更好的自己;改變,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每一個普通的改變,都將改變平凡的我們、使我們成爲不凡。

        56歲的應臺《目送》寫父逝母老兒離,“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也56歲,也是父逝母老兒離,對她思父伴母想兒的心情感同身受,我將趁來得及盡己所能多陪伴母親和孩子,昨天攜愛人《回家》看望母親,發現母親《走路》開始蹣跚,《注視》母親不再明亮的《眼睛》,聆聽母親熟悉的《語言》,品嚐母親的手藝,尋找兒時的記憶……

        我們都是《普通人》,深知父母的愛沒有條件,也沒有盡頭,《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願意《老子》接着教誨,再忙也擠時間陪父親《散步》,提醒父親《假牙》也要每天刷,盡己所知傳授孩子《常識》,和孩子一起珍惜《時間》,參加《同學會》時注意保持《距離》,《慢看》《蓮花》,讓孩子更加珍惜親情、《愛情》、友情。

        父親《魂歸》故里,我們擔心母親《寂寞》,希望母親和我們一起生活,享受《幸福》、遠離《憂鬱》,母親卻堅持在老家生活,與老鄰居《共老》,我們不是《不相信》,只是《牽掛》母親,怕母親《星夜》《寒色》中《跌倒》,母親偶爾《關機》,我就心急如焚,一而再再而三地囑託弟弟、妹妹四處《尋找》,生怕發生《什麼》……

        從牽着孩子幼小的手、情意滿滿的親情,到青春後期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的背影;陪着年邁母親,思及自己也曾是父母眼前一去不返的背影,生命中的悲歡離合,親情離去的無奈與錐心疼痛,更懂得珍惜親人的重要與親情的珍貴。

        “作爲父母的子女,作爲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轉換——只是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長,最後一次的目送卻是永別。”

        我們深知:父母和孩子走着相反的路。小時候每次母親出門,是我們哭喊着不讓母親走。現在,變成看母親滿心不捨,還強笑着送我們到車旁、看我們上車、跟我們揮手,嘴上說着“我在家很好,不用掛念,放心吧!”心裏想的可能是“你可不可以不走?”

        我們心裏《明白》,只是身不由己。《如果》分別在所難免,我們一定記得《常回家看看》,在《父母》最衰老虛弱的時候,給他們撐起一片天。 因爲他們曾拼命地把最好的給了我們。

        小時候,父母是我們的全世界。慢慢地,我們的世界越來越大,父母的世界越來越小,到最後,我們成了他們的全世界。

        人,別爲難自己,要多心疼自己。別太辛苦,累了好好歇一會,不要過度勞累損壞身體,不要爲生活太拼命,困了就好好睡一覺。沒人愛,就自己愛自己;沒人關心,就自己關心自己、好好照顧自己。昨天越來越多,明天越來越少,餘下的時間越來越重要,我們應倍加珍惜。身邊的人走得越來越多,餘下的人越來越少,活着的人越來越重要,我們更應倍加珍惜。不管生活困苦還是幸福,都要開心活、快樂過,活着不易,努力過好餘下的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且行且珍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