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經典,跟着大師學寫作(分享稿)

文/阿斌

應梅美生活老師之邀,準備了一週多的時間,今天晚上和大家一起分享汪曾祺先生的一篇小說《受戒》。

我們文學之光羣中有許多老師和朋友大多都讀過這篇小說,但還是想和大家談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受戒》是怎樣一部小說?爲什麼我要分享這部小說?因爲它的篇幅短小,對於我們在簡書裏寫作的各位朋友十分有益,我們可以從中得到許多幫助,比如:如何刻畫人物,如何進行環境描寫,如何運用語言?其實這正是品讀經典的意義。

喜歡汪曾祺《受戒》,這篇一萬多字的短篇小說,在閱讀中,感覺處處精妙,越讀越有意思。

一般來說,我們分析作品往往會從作者的生平、創作背景及影響、主題思想,結構、人物、語言、材料,作品的藝術特色等方面進行入手。當然這不是絕對的,有時會有穿插。

插播《受戒》錄音片斷

一、汪曾祺其人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畢業於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早年受過西方文學教育,主張對人性的挖掘,主張回到民族傳統和現實主義,並主張現實主義要容納各種流派,民族傳統要吸納外來的影響。汪曾祺1949年後歷任北京市文聯、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幹部,《北京文藝》、《說說唱唱》、《民間文學》編輯,北京京劇院編劇,北京市劇協理事。

1940年開始發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短篇小說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晚飯花集》,戲劇劇本《沙家浜》、《大劈棺》,臺灣版作品集《茱萸集》、《寂寞與溫暖》,文論集《晚翠文談》,散文集《蒲橋集》、《塔上隨筆》等,《汪曾祺文集》(5卷),《汪曾祺全集》(8卷)


二、《受戒》的內容簡介及它的影響

《受戒》是汪曾祺創作的短篇小說,發表於《北京文學》1980年第10期。《受戒》是一篇包涵詩情畫意的小說,表現的是健康純樸的人性之美,描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蘇北地區小和尚明海與農家女小英子之間天真無邪的朦朧愛情和形形色色和尚們的生活,蘊含着人們對生活、對人生的熱愛,表達了對日常純樸生活的肯定和讚美,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歡歌。

01. 《受戒》的內容簡介

小說講述了庵趙莊有座荸薺庵,小和尚明海因爲家裏人多地少,被舅舅帶到廟裏出家當了和尚。和尚們並不恪守戒律,一樣過着俗世的日子。明海在第一次去庵上的路上認識了小英子,小英子家住在荸薺庵附近,明海老往她家跑。明海和小英子在勞動中逐漸萌發的愛情。四年後,明海要去受戒,小英子划船接送明海,在回來的路上,小英子與明海的戀情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這個故事,正如作者在小說結尾處所說的,“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受戒》爲讀者營造了一個充滿自由空氣,宛若夢境的世外桃源。作者通過生動的描寫,讚頌了塵世間的人性美,揭示了個性解放的主題。


02.《受戒》產生的影響

《受戒》創作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獲得了《北京文學》評選的1980年度優秀短篇小說獎。因爲當時的中國剛剛走出那個特殊時期,但人們的思想觀念還沒有完全跟上時代的步伐,《受戒》如一縷清風,讓人眼前一亮。

一是,《受戒》跳出了1949以後文學界主流關注“宏大主題”、“宏大敘事”的藩籬,開始側重於關注小人物、小事件、小生活,謳歌普通人的人情人性之美,開創了20世紀80年代中短篇小說的新格局。

二是,《受戒》對尋根文學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受戒》問世的當年,雖然評論界保持沉默,但是它仍然受到了讀者的普遍歡迎,它產生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作家阿城說:“中國大陸八十年代開始有世俗之眼的作品,是汪曾祺先生的《受戒》。忽然翻到80年一本雜誌上的《受戒》,看後感覺如玉,心想這姓汪的好像是個坐飛船出去又回來的早年兄弟,不然怎麼會只有世俗之眼,而沒有“工農兵”氣?《受戒》沒有得到什麼評論,是正常的,它是個‘怪物’。”

阿城在這裏所說的“怪物”指的是,小說沒有像以往那樣歌頌“高大全”式的人物,而是關注小人物,特別是一個小和尚。這在當初的那個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三、《受戒》的藝術特色

01.人物塑造

汪曾祺的小說《受戒》,是一部短篇小說,只有一萬多字。小說中除了描寫男女主人公明海和小英子外,還寫了“荸薺庵”裏的幾個和尚,普照、仁山、仁海、仁渡,以及小英子的父母和姐姐等,人物關係簡單明瞭,但卻鮮活生動。特別是對幾個和尚的描寫,各具特色,生動有趣。對於明海和小英子的描寫,及他們的心理活動的描寫也非常成功,將兩個年青人懵懂的愛情寫得惟妙惟肖。


02.散文化風格

《受戒》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化小說,小說表現的並非重大題材,也不是大喜大悲的情感故事。在小說中沒有大起大落的戲劇性衝突,明海與小英子的戀情更沒有波瀾起伏和生離死別的嘆息,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描寫。作者通過含蓄的、生動的細節,着力刻畫出明朗詩意化的青年男女的健康狀態。

讀汪曾祺的小說,如同看一篇優美的散文,散文敘述的是鄰家的生活狀態,那麼生活化的,樸實的,自然的,沒有過分的修飾,但卻是清新的。

板書展示 接在語音10的後邊

例如:寫到小英子在田埂上留下一串腳印,“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缺少了一塊”,明海看到後,“覺得心裏癢癢的,這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

這段描寫將一個17歲的年輕的小和尚對女性的心動描寫得惟妙惟肖。特別是這個“癢”字用得極好。這是一種萌動,一種嚮往,一種不知不覺的對異性的渴望,這正是人性的本能。但又是純淨的,沒有肉慾和猥褻的骯髒。

汪曾祺的《受戒》,在字裏行間洋溢着一種欣賞和生活的情趣。


03.語言特點——清新與幽默

汪曾祺的《受戒》,以及他的其它小說,在語言風格上,清新幽默,樸實無華,精練明快。

在《受戒》中“清亮亮”、“滑溜溜”、“格掙掙”等口語化的詞彙,短而精的對話,增強了描述效果,突出了人物性格。

同時,《受戒》的語言既是含蓄的,又充滿了詩意。

板書展示接在語音11後邊

例如,在小說的結尾處,關於景物的描寫非常精彩:

英子跳到中艙,兩支漿飛快地划起來,划進了蘆花蕩。蘆花才吐新穗……軟軟的,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線發着銀光……有的地方結了蒲棒,通紅的,像一枝一枝小蠟燭。青浮萍,紫浮萍……野菱角開着四瓣的小白花。驚起一隻青樁鳥,擦着蘆穗,撲魯魯飛遠了”。

這樣的描寫,猶如一幅飄逸的圖畫,其中又蘊含深意,用“蘆花才吐新穗……發着銀光,軟軟的,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線,”象徵明海與小英子朦朧的愛情,這愛情裏有纏綿,有柔軟;水鳥撲魯魯飛遠,則表現了人物表白愛情後心情的放飛。這是一種唯美式的描寫,只有對生活真正的熱愛,才能寫出這樣清新的文筆。

汪曾祺先生寫這篇小說時,已經六十歲。對於一個六十歲的男人而言,在這樣的年齡,還能寫出如此唯美的文字,是件難得的事情。

往往當一個人經歷了坎坷的歲月之後,看待社會的眼光會變得老辣、犀利和蒼茫,筆觸似乎更多的是尖銳和蒼勁的。但汪曾祺先生卻懷有一顆少年的春心,以最乾淨的文筆,爲讀者講述最乾淨的故事。

再有汪曾祺在《受戒》裏的語言是幽默的、戲謔的。表現在關於做和尚上。

在小說的開頭部分,說到當和尚時,作者說:

“就像有的地方出劁豬的,有的地方出織蓆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彈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畫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明海)的家鄉出和尚。”

在“和尚”這個詞出現之前,汪曾褀一口氣羅列了六種職業,這個羅唆一下子就把“和尚”的神聖給消解了。這裏的“和尚”突然和宗教無關,和信仰無關,它變成了世俗的營生,甚至是一門手藝。

我們再看一看這六種職業,劁豬、織蓆子、箍桶、彈棉花、畫匠、婊子。這個次序是作者精心安排的。汪曾褀把“婊子”這個行當放在最後。因爲“婊子”後面緊跟着的,就是“和尚”。婊子是性工作者,這個詞常用來罵人。和尚是性禁慾者,他被人敬仰。汪曾褀偏偏把這兩個職業攪和在一起,這兩個詞的內部頓時就形成了一種巨大的價值反差,這就是語言的效果。其它的幾種行當,任何一種放在“和尚”前邊,都不會產生這樣強大的衝擊效果。讀者在讀到這裏時,會會心一笑,這個汪曾祺太幽默了。

這裏,我們不但可以領略作者對中國社會的瞭解,對中國佛教文化的瞭解,也有對社會的不同階層、不同底層百姓的瞭解和同情。


四、《受戒》的小說結構

《受戒》這篇一萬多字的小說,從結構上看可以分爲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寫寺廟生活,篇幅佔到小說全篇的近一半;第二部分寫世俗生活,比例約佔四成;第三部分小說的高潮,這部分篇幅較少,僅佔全篇的十分之一多一點。

01.第一部分寫寺廟生活

第一部分,從“明海出家已經四年了”開始,順着“出家”一路寫下去,作者描寫了神職人員的廟宇生活,篇幅佔了整個篇幅的近一半;作者用了大量的筆墨做了鋪墊。

在寫和尚生活之前介紹了男主人公明子,明人家裏因人多地少,家裏打算讓明子去當和尚。他爲什麼當和尚,當和尚的好處有哪些。

當和尚有很多好處。一是可以喫現成飯。哪個廟裏都是管飯的。二是可以攢錢。只要學會了放瑜伽焰口,拜梁皇懺,可以按例分到辛苦錢。積攢起來,將來還俗娶親也可以;不想還俗,買幾畝田也可以。當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聲如鐘磬,三要聰明記性好。”

明子爲了當和尚還讀了書,學寫字,村裏人都誇他字寫得好。

緊接着介紹了幾位和尚。

一是老前輩普照,一個枯井無波的老和尚。“他是喫齋的,過年時除外。”說一個資深的和尚過年的時候還要除外,我們不盡要問,他是真和尚,還是假和尚?有這麼當和尚的嗎?

二是仁山,就是明海的舅舅。汪曾褀這樣描寫他,這個簡樸的小地方“桌子上擺的是賬簿和算盤。”這句話太逗人了,好端端的一個方丈,被汪曾褀寫成了CEO,或是財務總監。這個寺廟是個經營公司啊。

三是仁海,第一句話就把人驚到了,作者說:“他是有老婆的。”和尚還可以有老婆,這是傢什麼寺廟呀,修行還帶着家眷,語破驚天。

關於這個“老婆”,還有一句話,“白天,悶在屋裏不出來。”這句話寫得太絕了。是作者的高智商,還是人物的高智商?這個仁海的老婆她知道顧及和尚丈夫的公共形象。大白天的不出家門,悶在屋裏,怕是隨便出門,被人看到,她丈夫立馬就要上頭條了。作者把人情世故都寫了出來。

四是三師父仁渡,這個人物寫得最好。他年輕,帥氣,聰明,嗓子好,還會耍飛鐃,“一個人可以唱一夜不重頭”。有一回,在打穀場上,一夥人把他圍起來,非叫他唱不可,他就唱了個黃段子,“心裏有點跳跳的”。作者還交代,“他有相好的,而且還不止一個。”可以看出,這個仁渡是十分招人喜歡的人。

這四個人都是和尚,但每個人有又每個人的特色,將同一類人寫出了各自不同的特點。

正是這樣大篇幅的鋪墊,在這種人性解放,溫婉的環境裏,明海和小英子的戀情的發生就顯得是水到渠成,合乎情理了。

02.第二部分寫世俗生活

第二部分,從“明子老往小英子家裏跑”開始,沿着“英子家”的這個方向,作者爲我們描繪了農業文明裏的鄉村風俗,篇幅是佔了約四成;

板書展示 接語音28後 

一是,對小英子家的環境描寫

“小英子的家像一個小島,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條小路通到荸薺庵。獨門獨戶,島上只有這一家。島上有六棵大桑樹,夏天都結大桑椹,三棵結白的,三棵結紫的;一個菜園子,瓜豆蔬菜,四時不缺。院牆下半截是磚砌的,上半截是泥夯的。大門是桐油油過的,貼着一副萬年紅的春聯:向陽門第春常在  積善人家慶有餘門裏是一個很寬的院子。院子裏一邊是牛屋、碓棚;一邊是豬圈、雞窠,還有個關鴨子的柵欄。露天地放着一具石磨。正北面是住房,也是磚基土築,上面蓋的一半是瓦,一半是草。房子翻修了才三年,木料還露着白茬。正中是堂屋,家神菩薩的畫像上貼的金還沒有發黑。兩邊是臥房。扇窗上各嵌了一塊一尺見方的玻璃,明亮亮的,——這在鄉下是不多見的。房檐下一邊種着一棵石榴樹,一邊種着一棵梔子花,都齊房檐高了。夏天開了花,一紅一白,好看得很。梔子花香得沖鼻子。順風的時候,在荸薺庵都聞得見。”

這段三百多字的描寫,像是電影慢鏡頭一樣,帶着我們瞭解了小英子家到底是個什麼樣子,隨着攝影機的推進,小英子家的一切都展現出來。這樣的描寫,只有對鄉村生活特別瞭解才能如此清晰地描繪出來。

在這三百多字中寫了島、路、桑樹、菜園子、院牆、大門、對聯,牛屋、豬圈、雞窠、鴨柵欄和石磨,石榴樹、梔子花,以及屋裏屋外,可以說是一步一景,一句一景,沒有多餘,極其精練。

這正是作家汪曾祺先生對故鄉的眷戀,或許是他早年的生活場景,或許是他在心目中期待的場景。

有人說,正是汪曾祺的《受戒》開啓了中國作家的尋根文學之旅。的確,故鄉就是一個作者的名片,他把對家鄉的愛,通過文字全部展現給讀者了。


板書展示 接在語音29後

二是,對小英子家的人物描寫

小英子的父親趙大伯,作者這樣描寫:

趙大伯是個能幹人。他是一個‘全把式’,不但田裏場上樣樣精通,還會罩魚、洗磨、鑿礱、修水車、修船、砌牆、燒磚、箍桶、劈篾、絞麻繩。他不咳嗽,不腰疼,結結實實,像一棵榆樹。人很和氣,一天不聲不響。趙大伯是一棵搖錢樹”。

小英子的母親趙大娘,作者這樣描寫,

“趙大娘就是個聚寶盆。五十歲了,兩個眼睛還是清亮亮的。不論什麼時候,頭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掙掙的。像老頭子一樣,她一天不閒着。煮豬食,餵豬,醃鹹菜,——她醃的鹹蘿蔔乾非常好喫,舂粉子,磨小豆腐,編蓑衣,織蘆篚。她還會剪花樣子。”

我們可以看出,小英子家生活富足是有原因的,因爲一家人都很勤快。這對夫婦一個主外,一個主內,把家裏家外的農活打理得井井有條。一個是“搖錢樹”,一個是“聚寶盆”,這樣小英子家的日子怎能不紅火呢?“單是雞蛋鴨毛就夠一年的油鹽了”。

小英子的姐姐大英子,作者說:“兩個女兒,長得跟她娘像一個模子裏托出來的。眼睛長得尤其像,白眼珠鴨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時如清水,閃動時像星星。”又說“娘女三個去趕集,一集的人都朝她們望。姐妹倆長得很像,性格不同。大姑娘很文靜,話很少,像父親。小英子比她娘還會說,一天咭咭呱呱地不停。”

從長相,到性格,短短的幾句,姐妹兩的性格特點就躍然紙上了。

大英子已經有了人家,要準備嫁妝,於是順理成章地引出了明子。這個寫法很是巧妙,過度得很自然。

因爲姐姐需要畫圖樣,“小英子把明海請到家裏來,給他磨墨鋪紙,小和尚畫了幾張,大英子喜歡得了不得”,“小英子就像個書童,又像個參謀”,“畫一朵石榴花!”“畫一朵梔子花!”“到後來,鳳仙花、石竹子、水蓼、淡竹葉,天竺果子、臘梅花,他都能畫。”而明子的圖樣,“大英子繡的三雙鞋,三十里方圓都傳遍了。”趙大娘還要認明子做乾兒子。

在對小英子的描寫中更是精彩:

“剜荸薺,這是小英最愛乾的生活。荸薺藏在爛泥裏。赤了腳,在涼浸浸滑滑溜的泥裏踩着,——哎,一個硬疙瘩!伸手下去,一個紅紫紅紫的荸薺。她自己愛幹這生活,還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腳去踩明子的腳。”


我們看到了一個活潑的小英子,她在和明子的勞動中,她喜歡明子,愛情悄悄在心裏生根,故意用自己的腳去踩明子的腳。這個描寫生氣盎然,洋溢着對異性朦朧的渴望。

在這部分中,我們看到作者爲我們描繪了一幅充滿鄉土氣息的、生動的風俗畫卷。同時我們也看到明子和小英子之間萌發的朦朧愛情。

03.第三部分小說的高潮

第三部分,從“小英子把明海接上船”,愛情也就開始了,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在水面上私定了終身,篇幅卻只有十分之一多一點。雖然這一部分筆墨最少,但這一部分卻是整篇小說最華彩的樂章。

在這部分中,明子要去城裏的善因寺去受戒,“受戒就是領一張和尚的合格文憑。”但受戒與愛情本身又是一對矛盾,是相互衝突,不可調和的關係。小說到了這個地方,戲劇性衝突才凸顯出來。

明子受戒,小英子處處替明子擔心,在此明子和小英子的感情也開始升溫。作者悄悄地安排了這樣一條線索。

明子去受戒,小英子送他去。他受戒四天後,小英子又去接他回來。兩個年輕人興沖沖划着船,把小船划進了蘆花蕩,他們的對話也十分精彩。

接 原作錄音片斷小英子和明海的對話

小英子忽然把槳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邊,小聲地說:

“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你說話呀!”明子說:“嗯。”

“什麼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明子大聲地說:“要!”

“你喊什麼!”明子小小聲說:“要——!”

“快點劃!”之後,他們就像進入了“高粱地”一樣。


總之,汪曾祺的《受戒》,落實到小說的文本上,一是飄逸風趣的;二是唯美純淨的;三是幽默詼諧的。汪曾褀在寫小說通過人之常情的敘述,爲讀者展現了一幅鄉村畫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