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學霸畢業2年被裁5次:我哪都沒做錯,爲什麼被淘汰了?

學生時代,父母常說“考個好大學,以後工作就好找了”;

進入職場後,那些畢業於985、211的學霸們,似乎也真的高人一等。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朋友小吳恰恰是這樣一個“高開低走”的反面教材,錯誤的職場邏輯,讓她的職業通道越來越狹窄逼仄。

在職場這個競爭激烈的“生態圈”裏,有哪些不容小覷的職場邏輯?

看完小吳的經歷,你一定會有所領悟。

小吳畢業於某985高校,在校期間成績一直很好,但進入職場後卻屢屢碰壁。

實習期進入一互聯網頭部公司,入職後,部門經理說實習生一般不能轉正,所以工作之餘,小吳便經常研究其他公司的招聘信息。

部門經理多次暗示小吳“這樣做影響不好”,但小吳卻理直氣壯,“本職工作我幹完了呀,公司又不會留我,我提前尋覓下一份工作,有什麼不對?”

結果原定5個月的實習期,小吳在第二個月就被提前辭退了。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小吳進入了本地的一家大企業做策劃。工作不到2個月,小吳又遇到了頭疼的問題,辦公室空間密閉,但幾個男同事卻特別愛扎堆抽菸。

“這樣下去,肯定對我的健康不利!”小吳這樣想着,工作態度愈發消極。

在某次活動中,她被借調到了宣傳部。通過這次跨部門合作,小吳發現宣傳部纔是真的適合自己,加班少、領導好、同事關係和諧。

活動結束後,小吳找到宣傳部的彭經理,問自己是否可以轉去他們部門。

彭經理很精明,一方面告訴小吳“宣傳部確實缺人”,但同時又規避了自己的責任,“公司內部轉崗需要原部門領導同意,你先去問問你們策劃部的張經理肯不肯放人。”

小吳初入職場,對人情世故知之甚少,真的找到了張經理表達訴求。

此時,張經理已有明顯不滿,但爲了不撕破臉,還是打太極說,“跨部門轉崗,你得先問問公司的人事張主管。”

小吳問了一圈,三位經理/主管都回復可以轉崗,但需要另外兩個負責人同意,但卻誰都沒真正推進小吳轉崗的具體事宜。

就這麼折騰了2個月,人事張主管覺得小吳事兒多,策劃部張經理認爲小吳心思不定,慢慢把她劃到了部門的邊緣地帶,原本對小吳印象不錯的宣傳部彭經理也不願生出事端,不打算接收她了。

於是,小吳在入職6個月後又被變相裁了員。

第三、第四份工作,要麼是小吳自己覺得工作不適合自己,要麼公司覺得小吳的能力不達預期,總之也是沒幹滿試用期就彼此say goodbye了。

小吳千辛萬苦找到第五份工作時,已經經歷了長達8個月的零收入空窗期,因此哪怕這家公司又小又不正規,僅僅是職位與她的期待匹配,小吳也沒有挑三揀四,而是迫不及待地入職了。

因爲,她真的沒錢了!

前半年,小吳過得還算開心,這份工作雖然賺得少,發工資也不那麼準時,但至少壓力也小。

奈何天又不測風雲,到了年底,公司出現了一個“空降兵”,老闆的堂弟被安排進公司,工作內容還跟小吳有交集。

小吳本來就很討厭這種關係戶,再加上對方工作能力態度都一般,小吳就更氣不過了,“憑什麼他能力不行,我還要溜鬚拍馬,就憑他是老闆的親戚?”

抱着這種心態,小吳開始消極怠工,她原想着農曆新年後能“騎驢找馬”,物色一份新的工作,沒想到恰逢疫情,就業市場變得特別不景氣,她只

得帶着脾氣硬熬。

復工後沒過多久,老闆給小吳增加了工作量,而增加的這部分,還正好要和那位“關係戶”配合完成。

小吳的倔脾氣又來了,就是不願意接活兒。結果,老闆給小吳指明瞭兩條路,要麼老老實實地工作,別找那麼多理由,要麼協商離職,拿着3000塊賠償金走人。

說得直白一點,小吳又被辭退了。

小吳找到我的時候,已經是零收入的第四個月了。

她眼裏閃着淚光,楚楚可憐地問我:“我到底哪做錯了,爲什麼總是遇不到一份好工作呢?”

的確,小吳所經歷公司都算不上是100%完美的,要麼平臺大但留不下,要麼公司好但壓力大,要麼壓力小但崗位差,要麼崗位滿意但人際關係複雜……

可是,小吳當真什麼都沒做錯嗎?


職場邏輯一:淘汰你,從不論對錯。

學生時代,學校裏的孩子通常被劃分爲3大類:

成績好的,值得表揚,有可能拿到獎學金;

成績差的,可能會被請家長,違反的校規還會記過;

大部分人都處於中段,成績平平,不足以引人注意,但也絕不會被淘汰。

因此,做了十幾年學生的人都會有一種思維慣性,即“只要我不出錯就沒問題”。

事實是,就業市場是人力資源買賣的關係,你不僅不能出錯,還需要有閃閃發光的賣點。

賣點,是你身上不容易被取代的競爭優勢,是企業老闆付你薪水的理由。

尤其是當就業大環境不夠景氣,基礎崗位的求職人數遠遠大於招聘崗位,那麼圍繞着賣點的競爭就更激烈了。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如果你要去水果市場買蘋果,首先你肯定不會挑桔子,因爲供求不匹配。同等價位下,你一定會挑蘋果堆裏那些看起來最新鮮、最勻稱、最誘人的蘋果。

站在其他蘋果的角度看,它們自然沒什麼錯,只是競爭力不足,就自然在競爭中被淘汰了。

對了,當競爭激烈時,你就是這樣一顆蘋果。

你可能沒有錯,被淘汰,很可能是你不足夠優秀。



職場邏輯二:有本錢,再談要求。

我剛畢業的時候,公司裏有個銷售大姐上班從來都是遲到的,人事經理都拿她沒轍。

初入職場的我感到很不公平,爲什麼公司的規章制度在她身上就能另算呢?

之後,我才慢慢了解到這位大姐一直是銷售部的冠軍,業績遠超別人一大截。別看她上班不準時,平時也很少在公司裏坐班,但她跑市場多年積澱下來的營銷經驗和人際網絡,遠非他人能及。

更重要的一點是,她清楚自己不喜歡朝九晚五的打卡制度,因此主動放棄了高底薪,只那些初級銷售的基本工資,每個月三萬多的工資差不多全都是業績提成。

換句話說,她的能力完全可以在任何一家公司好好發展,而公司卻很難放棄這麼一個高性價比的金牌銷售。

享受遲到早退的特權,她有這個本事,但放在其他表現平平的員工身上……算了,我們還是好好履行公司的規章制度吧。

對於小吳而言也一樣,工作中總有那麼幾處不如意,但她能選擇的餘地真的不大。

缺少談要求、提條件的本錢,只得在有限的環境下,儘可能調試自己。



職場邏輯三:未來的機會,終會爲過去的任性買單。

回顧小吳的3段主要工作經歷,不難發現,她其實是高開低走,越跳越低。從互聯網頭部平臺,到本地大企業,再到工資都無法按時發放的小公司。

人們常說,英雄不問出處。

但實際上,每個人的未來,都是在過去的基礎上不斷積累。

高考成績怎麼樣,考驗的是一個人從小學開始12年的學習積累;工作後的每一次選擇,都要看你過往的工作經歷和其中積累的能力和資源。

求職時,企業主一般會要求你提供過去的工作履歷。不要覺得這個環節可以混過去,越大的公司,越高的職位,對求職者的背景調查就越嚴格。

人在職場,如果你的每一步決策都朝向好的方向,每一個階段都在踏踏實實地努力,那麼往後的歲月就像喫甘蔗,會越嚼越甜;

相反,如果你的每一次選擇都很隨意,每一段工作經歷都挑三揀四,可是自己又不夠積極認真,那麼往後的路只會越走越窄,越走越難。


你身邊是否也有這樣“高開低走”的反面教材,他們的經歷對你有怎樣的啓發?

你有沒有遇到過那種學歷差、零背景,但卻靠自己的智慧、勤奮逆襲的角色,他們又是怎麼做的呢?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身邊的職場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