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

餘華在《活着》裏寫道:沒有什麼比活着更快樂,也沒有什麼比活着更艱辛。

每個人從脫離母體,哇哇大哭那一刻開始,就在這人世間活着了,但是到底如何活着,卻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選擇,各有各的堅持。

人生的前十八年,我們從嗷嗷待哺到努力求學,不懂得人生對自己意味着什麼,只管懵懂地長大。

而人生七十古來稀,生命進入暮年後,只期待安穩渡過每一日便是幸福,對人生已經沒有太多的期待。

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人生,其實也就三五十年光景,從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再從五十知天命到六十耳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但其實,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到底把人生過成什麼樣的光景,真正掌握命運的還是我們自己。

【1】

對人生不同的理解,開啓不同的旅程。

作家韓寒在《我所理解的生活》中說,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和自己喜歡的一切在一起。

提到韓寒,很多人第一個想起來的還是他當年的退學事件,1999年上高一的韓寒,憑藉《杯中窺人》獲得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比賽一等獎。

聲名鵲起的韓寒,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寫作上,第二年發表的小說《三重門》讓他一舉成名,因此他決定退學專職寫作。

當年的韓寒,有才氣更有傲氣,認爲不需要讀大學,憑着一支筆就能過好這一生,殊不知以後的二十年裏,他並沒有在寫作上百尺竿頭。

直到2018年,韓寒終於在微博上承認:“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我在一項挑戰裏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

我們不是偏執地說每個人一定要上大學,但是青春年少時對殘酷未來的認知和理解的不足,會導致我們走上完全不一樣的人生旅程。

就像今年考上北大考古系的農村女生鍾芳蓉,她知道父母辛苦打工掙錢供她讀書不容易,想要改變命運只有讀書這一條路。

因此鍾芳蓉埋頭苦讀十二年,才能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中逆襲成功,而她卻出乎意料地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考古專業。

鍾芳蓉對人生的理解特別通透,她想要改變命運,但更想要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纔會成爲我們羨慕的樣子。

畢淑敏在《柔和》中說,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人生是一趟單行的旅途,沒有回程票可買,更沒有中途下車更換車次的機會,選擇哪一趟完全基於我們對人生的不同理解。

而韓寒的這句“值得學習的永遠是學習兩個字本身。”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啓發,那就是永遠保持學習的心態,纔會讓我們對人生的理解不至於偏差太多。

【2】

對人生不同的選擇,導致不同的境遇。

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人之所以需要理想,猶如水手之需要星星,星星雖不可及,但可指引我們的航程。

升學、就業、成家,我們經常會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向左走還是向右走,一念之差的選擇,或許會讓人生面臨巨大的不同。

我姐姐比我大一歲,小時候她就不愛讀書,寧願幫父母燒火做飯,也不願意背課文,而我卻覺得讀書其樂無窮,成績不咋樣也堅持認真讀。

後來我們都磕磕絆絆地長大,姐姐工作之餘選擇了自學考試,她想要把荒廢的讀書時光找回來,我卻覺得認真工作賺錢就很滿足了。

直到年近三十,姐姐因爲苦讀拿到了法律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跳槽到了一家大公司做法務工作,薪資和待遇跟着水漲船高。

而我依然做着底層的流水線工作,沒有工作難度當然就沒有晉升空間,等到想重拾課本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精力已經嚴重跟不上。

日子看似一天一天在過,但是我們卻在不經意間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天長日久後才發現,我們的人生已經悄悄地走到不同的方向。

雖然無所謂對錯,但是因此承受的苦與樂必然不同,想起前幾日被拍到在大街上喫雪糕的60歲的央視主播張宏民。

張宏民的樣子看上去很悠閒,卻被很多人解讀成“無兒無女”,甚至有人指責張宏民是“一個不完整的人生歷程”。

沒有人可以指責別人的選擇,畢竟我們每個人都在爲自己的選擇承擔,哪怕境遇不一樣又如何,誰能說張宏民不幸福呢?

想起海明威曾說過的一句話,我們必須習慣,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卻沒有紅綠燈的事實。

敢於做出忠誠於內心的選擇,無懼世俗更無懼收穫多少,活出自己想要的灑脫模樣,或許纔會讓我們無怨無悔。

【3】

對人生不同的堅守,帶來不同的感悟。

三毛說過,沒有人能夠在世界上“棄”你,除非你自己自暴自棄,因爲我們是屬於自己的,並不屬於他人。

當年三毛用一根絲襪結束生命,徹底放棄了自己,可是我們更應該警醒自己,哪怕遭遇再大的挫折打擊,都不要忘記對人生的堅守。

在前一段時間熱播的《以家人之名》中,很多人都被女孩李尖尖熱情開朗的性格吸引了,但其實李尖尖的成長,離不開爸爸李海潮對人生的豁達。

妻子懷二胎時遭遇不測,讓李海潮的人生突然從高峯跌入低谷,但是他沒有因此意志消沉,反而很快就調整好心情,用積極的心態領着尖尖過好小日子。

哪怕被新搬來的凌霄父母天天吵架打架所困擾,他也沒有因此發泄任何不滿情緒,反倒是用美食熨帖了小小的凌霄的胃。

後來因爲各種變故,李海潮熱心地領養了凌霄和另一個男孩子秋,他從來不抱怨生活,反而是更勤快地經營小麪館,努力養活三個孩子。

即使被凌霄的媽媽各種誤解,李海潮依然堅信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兒,不僅支持尖尖做自己喜歡的雕塑事業,更是不遺餘力地培養凌霄和子秋。

這樣的人就連編劇都會給他安排美滿的結局,最後李海潮跟子秋的媽媽賀梅結了婚,迎來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作家安妮寶貝說,真實的生活是,認真做好每一天你分內的事情,不索取目前與你無關的愛與遠景,不糾纏於多餘情緒和評斷。

不妄想,不在其中自我沉醉。不傷害,不與自己和他人爲敵。不表演,也不相信他人的表演。

我們都有自己的價值判斷,堅守自己內心深處的選擇,哪怕撞到南牆也無所畏懼,這樣的人生纔會酣暢淋漓,纔會恣意灑脫。

畢竟我就是我,沒有人能夠感同身受,當然沒有人能對我們指手畫腳,懂得堅守的意義,就一定能迎接絢爛的明天。

寫在最後:

德國作家黑塞在《悉達多》說:我深信那句話,人對自己纔是最殘忍的。

但是,人只應服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不屈從任何外力的驅使,並等待覺醒那一刻的到來,這纔是善的和必要的行爲,其他的一切均毫無意義。

一撇一捺成爲一個人,但是想要把人生過得幸福,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事情,唯有竭盡所能才能更接近想要的未來。

聽過葉倩文在《愛的可能》中唱到: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

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宰,縱使生命交錯過、同行過,但始終我們要爲自己負責,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