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金剛經》第一品:法會因由分(下)

經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 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

“爾時”,那個時候。“世尊”就是佛的十個稱號之一,佛無論在世還是出世都是最尊貴的,三界獨尊的意思。這裏的“三界”指的不是天地人三界,而是佛家的欲界、色界和無色界。

“食時”就是到了喫飯的時間。在佛家叫做“過午不食”。什麼是過午不食呢?就是在午前喫飯。

佛家認爲早餐是天人餐,所以要豐富的喫,午餐是人餐,要開心的喫,晚餐是畜生餐,能不喫就不喫,宵夜是鬼餐,吃了也不消化。

像我這樣的人就不行了,早餐一般都不喫,午餐一般都忙,隨便喫一點,晚餐是正餐,還要喝兩口,不宵夜是肯定不行的,至少也得再擼個串。

看來我這喫的都是畜生餐和鬼餐啊,也不知道搶了多少鬼的飯。而和尚只有生病了或者太老了,喫晚餐叫做吃藥,是爲了治病才喫這頓飯,更別說宵夜了。

所以,佛的這個“食時”,是中午之前就出去乞食。乞食的時候要着衣持鉢,出家人應該只有三件衣服,分別是:五條衣、七條衣和九條衣。

五條衣是睡衣和工作服,七條衣是說法或者很隆重的場合才穿的,九條衣也叫大衣,是參加宴會或者出去要飯才穿的。

不管是幾條衣,都是粗布染染顏色,甚至是拿舊布做的。不像我們現在有的和尚穿着光鮮亮麗,甚至還穿絲綢,這個是很要不得的。一件絲綢裏面不知道有多少生命,是嚴重違反戒律的。

其實真正的修行是很清苦的,不像現在的一些和尚,長得是肥頭大耳,打扮得道貌岸然,一些的寺廟都在拼命的撈錢,搞得烏煙瘴氣,而這些根本就不是佛的初衷。

到了中午的時間,“著衣持鉢”,這個鉢也是有講究的,鉢的顏色都是灰黑色的,就是要不起愛染之心,鉢的材質要粗陋,不能太名貴,就是不起貪意。

“入舍衛大城乞食”。佛穿好了袈裟,拿起鉢盂就去舍衛國城裏化緣,“次第乞已”就是沿門乞食,挨家挨戶的要飯。

佛有兩個學生,一個叫大迦葉,一個叫須菩提。這兩個人在要飯的時候喜歡走極端。

大迦葉專門找窮人要飯,他說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爲他們前輩子太吝嗇、太小氣了,所以找他們要飯可以幫他們種福田,下輩子就不會這麼窮了。

而須菩提剛好相反,專門找有錢人要飯,他說有錢人的福報太高了,這麼高的福報不做點好事,如果不種點福田,下輩子就會受果報,就會窮苦不堪。

而佛是次第乞已,不論富貴貧窮,沿門走七家就回大講堂了。

“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回來喫完飯,把袈裟和鉢都收好,然後打水洗腳,因爲大家出去要飯都是光腳的,所以回來打坐之前要把腳洗乾淨。

洗完了腳做個足療,就把座位鋪好,整理乾淨,就開始打坐了。

這一連串的動作都是佛自己做的,也沒有找個祕書來服侍服侍,更沒有請個阿姨或者鐘點工來打掃打掃,佛的生活就是這麼的嚴謹、這麼的平淡,跟我們平常人也沒什麼區別。

佛不是光芒萬丈,也不是高高在上,他就是在平淡生活中的一個慈祥的長者,嚴謹又不失威儀。

我們每天都在追求酒的醇香濃烈,舒不知,真正的名貴卻是淡而又淡的平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