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金剛經》第二品:善現啓請分(上)

經文:時,長老須菩提在大衆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爲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善現啓請分”中的善現指的是須菩提,他也是佛十大弟子中的“解空第一”。須菩提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空生,也叫善現,也叫善吉。

據說他是個富二代,但是,在他出生的時候,他家裏所有的財寶竟然都莫名其妙的消失了,而過了七天後,這些消失的財寶又自動的出現在家裏。

於是,他的父母就趕緊找了個瞎子跟他看相,瞎子“看”了後,對他父母說:“你們就不要擔心了,你們這個兒子以後不得了,非常的吉祥,會有大成就”,還幫忙取了一個名字,就叫做善吉。

如果看過《西遊記》的朋友對他應該會有些印象,孫悟空當時去拜師的斜月三星洞的洞主就是須菩提,也叫菩提老祖。

斜月三星其實加起來就是個“心”,而心要空,所以他跟猴子(心猿)起名叫“悟空”。須菩提絕對是個牛人,他不僅法力高強,而且三教皆通。

《西遊記》原文:”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慢搖麈尾噴珠玉,響振雷霆動九天。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

須菩提的意思就是全空之性,他因爲了解空性,就能生出萬法,叫做“空生”,空性因爲隨緣映現,也叫“善現”,而空性利己利人,所以,也叫“善吉”。

佛說般若說了二十多年,說的就是一個“空”字,這個空就是實相無相的空,就是無所得的空,因此“以無所得故”,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在《心經》裏面就已經講過了。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衆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時”就是當時,“長老”是對年長、德長的人的一種尊稱。

上一篇講了,佛喫完了飯洗完了腳,收拾了座墊,就準備開始打坐了,這個時候,須菩提站了起來準備向佛提問。

“偏袒右肩”,在古印度,平時和尚們的衣服都會遮得很好的,只有在最恭敬的時候纔會把右邊的肩膀露出來,表示服其勞,把右肩露出來就是要幫老師幹活做事了。

“右膝着地”。爲什麼要右手做事、右膝着地?這個“右”在古印度是很重要的,印度人喫飯是不會用筷子的,都是用手抓飯喫。

他們上廁所也不用衛生紙的,那怎麼擦PP呢?用手。沒錯,就是用手摳乾淨。所以,古印度人的習慣是用右手喫飯,左手摳屎。

不知道印度現在還有沒有這樣的習慣,反正我是不會跟印度人握手的,尤其是左手,想想都噁心。不過,他們就是以右爲上,以左爲賤,右是正道,左是邪道。

“偏袒右肩,右膝着地”都是古印度最尊重的禮節,而“合掌”就是合十的意思,代表把神聖的右手和不潔的左手合二爲一,來展示人最真實的一面。

“白佛言”,白是下對上的敬詞,白佛言就是須菩提恭敬的對佛說話。“稀有,世尊!”這句話也是讚歎詞,意思就是世間少見、少有、不可得的三界之尊。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其中的“如來”也是佛的十大稱號之一,像“世尊”、“應供”、“正遍知”、“佛”等等,我們習慣叫“如來佛”,這個不對,因爲如來和佛是兩個尊號了。

那如來是什麼意思呢?《金剛經》後面有句話已經解釋了,叫做: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心經》也有句話: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個就是如來。

那如來在哪裏?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那靈山在哪裏?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求法都是內求而不是外求,心外求法都不是正道。

那麼接下來還有一個佛學名詞“菩薩”,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菩提的意思就是覺悟,薩埵的意思就是有情,但是,如果翻譯出來的話,意義就沒有了。

如果你每天在家裏念:“觀音覺悟有情…”“文殊覺悟有情…”“普賢覺悟有情…”“地藏覺悟有情…”這樣就沒有味道了,所以只做梵文的音譯,這樣纔有了我們熟悉的“觀音菩薩”“文殊菩薩”……

而這些“大菩薩”,除了“地藏菩薩”之外,一般都是在家修行的,因爲出家修行是隻能穿三件衣服的,我們在上一篇已經講過了,五條衣七條衣和九條衣。

但是,在家修行不受這個限制,菩薩都穿得很有個性,不僅戴耳環、項鍊,還擦擦口紅,化化妝,搞得很前衛時尚的。這是什麼道理呢?就是外形雖然是入世的,但是心卻是出世的。

所以,修行不一定要出家的,在家一樣也可以修,而且出家搞不好事情更多,有人修行一定要上山,這個反而是着了相,佛法就在生活中,日常的掃地、喫茶、洗碗其實都是修行。

那些在家修行的大菩薩,每天都是很快樂的,出門都不用開車,腳踏蓮花就行了,皮膚也不用刻意的保養,因爲也不會長皺紋,她的容顏永遠都是慈祥的、美麗的、和善的。

菩薩的發心是什麼?自未得度,先度人者,是菩薩發心。如果自覺已圓,能覺他者,是如來應世。

什麼意思呢?自己還沒有得道就先去幫助他人,先去度他人,就是菩薩心腸,當自己的修行都圓滿了,再去度他人覺悟,就是佛,就是現世的佛。

所以,菩薩是佛的前因,佛是菩薩的果位。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這裏面的“善護念”和“善付囑”又是什麼意思呢?《金剛經》的翻譯家“鳩摩羅什”爲什麼要翻譯成這幾個字呢?這樣的翻譯又有什麼深意呢?

我們在下一篇繼續爲大家解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