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羅藦

今天天氣不錯,雲彩非常特別,擡頭望去,藍白相間,多看一會兒,會感覺天空很淡很遠很清。出門時,偶然看見一個羅藦的果實。

想起去年這時第一次見羅藦果實的樣子,甚是驚奇,那時還不知道它的名字。轉眼一年,已經是一回生、二回熟了。“形色”裏面說羅藦,用了八個字:枝繁葉茂、成人之角。

還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然後看到一首《詩經》中有關羅藦的詩歌,其意頓明。抄來如下:

芄蘭 (先秦佚名)

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註釋

芄(wán)蘭:蘭草名,一名蘿藦,亦名女青,蔓生,斷之有白汁,嫩者可食,莢實倒垂如錐形。

支:借作“枝”。

觿(xī):用獸骨製成的解結用具,形同錐,似羊角,也可爲裝飾品。本爲成人佩飾。童子佩戴,是成人的象徵。

能:乃,於是。一說“寧”“豈”。知:智,一說“接”。

容、遂:舒緩悠閒之貌。一說容爲佩刀,遂爲佩玉。

悸:本爲心動,這裏形容帶下垂、擺動貌。

韘(shè):用玉或象骨制的鉤弦用具,著於右手拇指,射箭時用於鉤弦拉弓,即扳指。

甲(xiá):借作“狎”,戲,親暱。一說長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