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札記——東野圭吾《誰殺了他》

      書的主人公園子和哥哥通話,他的語氣和內容都讓哥哥感到一陣不安,等哥哥到達現場的時候發現園子已經離世,因爲哥哥也是警察,他進到妹妹的屋子保護了現場,採集了部分實物然後離開了。他不相信妹妹是自殺,可能是他殺,他想找出兇手,爲妹妹報仇。

      通過園子的交際圈判斷,他有一個高中時候的好友佳子,她和園子在高中的時候經歷了一場自殺案,採用了和園子同樣的自殺的方式,哥哥猜測是不是佳子採用這種謀殺方式讓警方誤以爲自殺。後來哥哥通過妹妹的通訊錄找到了和妹妹交往過的源一,妹妹是通過一幅畫認識了源一,產生好感,並與之交往,在交往過程中把男友介紹給朋友佳子之後,沒想到源一喜歡上了佳子,園子感受到朋友之間的背叛。他們想要在一起就只能選擇將園子殺了,佳子和源一都到了園子家準備行動,但是看到了園子的信放棄了,一段時間過去了,源一回來,將園子殺害,並且故意製造了自己不在場的證明。

      加賀通過園子的鄰居判斷出12點以後有人在園子家,通過桌子上的酒杯判斷在身前有喝酒的跡象,酒裏應該有安眠藥,從門簾的判斷,發現哥哥可能存在報復心理隱藏了細節,敏銳的觀察力看到了事實的真相。

      我們所看到的並非是真實的,我們可以按照這個邏輯推理,推出矛盾,可能就存在問題了,就比如園子自殺,如果是自殺的話周圍的很多細節告訴我們不可能,肯定有不爲人知的隱情,原來園子知道了佳子的不良經歷。對人物心理活動的判斷我們可以知道這個人的真實想法,在最後園子的哥哥想讓這兩個嫌疑人感受妹妹同樣的死法,但只是一個實驗,在哥哥按下開關那刻。源一的表情暴露了他的行爲,就這樣最後的殺人兇手是源一。

      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園子和朋友之間的感情遭到了背叛,所以身邊的人有時候是最大的隱患,人的心理也是複雜的,當別人侵犯到自己的內核,會採取極端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微表情和行爲判斷這個人的心理活動。

    人性就是這樣多面的,我們因爲人性的優點而靠近,越來越親近,又會因爲人性的弱點,讓我們疏遠,甚至是受傷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