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字離開了我……

(一)

今天在花城匯的綠道慢悠悠地散步,邊走邊看手機久了脖子痠痛得很,便擡頭晃了了晃腦袋。

當往上看時,我突然發現,原來頭頂竟有這麼一大片茂密的綠蔭擋着秋日的陽光,灑下零零落落的光斑。

而我對這片樹叢的印象,還一直停留在7、8年前那些“禿頭”小矮樁的記憶。

明明時光藏在這廣闊的天地的每一片生長與消逝的葉片之中,我卻視而不見,反而總是讓自己被困在那個5寸的發光屏幕裏,不停感嘆,爲何每天都過得那麼快。

伴隨着對時間的感知能力消逝的,還有那些用以描繪世間美好事物的文字——空洞乏味有限的詞彙,也將自己感官體驗侷限在了一個狹窄的空間裏。

虛擬的網絡世界有多精彩和熱鬧。

真實的現實生活就越單一和枯燥。

歷史沒有留給我們足夠的時間去進化。現在的人類的大腦還是無法有效地排解虛擬幻象帶來的娛樂陷阱,仍舊得通過現實的觸感來體會“存在”和與世界的聯繫,而不至於陷入到無盡的虛無中導致的各種情緒病。

所以爲什麼有時候心情不好,相比悶在小屋子裏玩遊戲,出來曬太陽給心情注入的正能量會更強大。


(二)

看着眼前的一草一木,我卻無話可說。翻回過去寫的散文,很詫異自己還能有這些浪漫的用詞。

雖然工作讓我每天都在跟文字打交道,但作爲公司介紹、行業熱點分析、思考成長的文章,主要還是圍繞邏輯,強調用詞的精準,就像一個嚴肅不苟言笑的老學究。

那些帶來快樂和舒心的那些小可愛詞彙門,在不停的蹦蹦跳跳中,就離我越來越遠。

此時,突然想起前些天看過的一本溫暖的詩集——《給孩子們的詩》。當看到“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姜二嫚,7歲)”、“風是一個胖子,鑽進了對面的樹林,撞得小樹搖搖晃晃(胡詠樂,12歲)”,我想,這應該是“給大人們的詩”吧。

以孩子們真切感受世界的點點滴滴來喚醒大人們不小心丟棄在生活路上的,最原始和純粹的快樂。

這些快樂纔是大自然的真正恩賜——沒有明碼標價,無需爭搶,它們就在那裏靜靜地等着每一個人。


(三)

在消費主義的社會里,很多人爲構建的“消費即快樂”搭疊了一層又一層的慾望高塔,站在上面的我們,搖搖欲墜。

並不是判定這種商業模式就是100%錯誤的,因爲適當消費是靈感創作的來源。但是過多追尋着這座高塔往上攀爬的路徑,總覺得自己因爲“沒有擁有”而覺得不快樂,卻忘記了那些圍繞在身邊且觸手可及的自然之樂。

當看到一棵樹,一朵花,一朵雲,除了讚歎“好美”之外,卻無法聯想我與它之間可能的牽絆,或是描繪不出更靈動有趣的模樣時。

離我而去的也不僅僅只是文字,還有錯失了生活另外一種純粹和美好的體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