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遊記:湛江的這個碼頭,第一眼就讓我想到威尼斯

繼續廣東湛江的遊記。

我猜這篇文章一發出,很有可能又要收到網友們的“過譽”提示了。

可這是實話,看到這個碼頭的第一眼,我腦海裏浮現出的就只有三個字——

威尼斯。

【這是個什麼地方】

這裏是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江洪鎮,一座建在水邊的小城,一個有着600年曆史的港口。

在這裏旅行,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陽光、沙灘、海浪,還有漁船。

船隻一排一排地停泊在家門口,岸上的房子高低錯落,歷史悠久。

站在岸邊,吹着鹹鹹的海風,我試着想了一下,如果把岸上的這些建築全部換成拜占庭和文藝復興的樣式,那麼這片海,會比威尼斯更藍、景色更好看。

在與網友“英雄所見略同”之後,我纔敢明目張膽地給它起這麼個“別名”——

【湛江“威尼斯”】

一直以來,囿於生計的人們渴望着外面的世界,渴望找一處完美的“人間天堂”去旅行,而威尼斯是很多人心中“一生必去的地方”。其實,這個世界上哪有完美的旅行地。

即便世界上“最浪漫的水上城市”,也有污染,也會味道臭臭的,還有扒手專偷中國人……

所謂知足常樂,不抱希望才無失望,不奢求才有大收成。

旅行亦是如此,當我們邁出雙腳的第一步,就已經開始了接近夢想的征途,不妨就從身邊的風景開始,積跬步以至萬里。

其實在我看來,這江洪鎮有一點要比威尼斯強。

作爲“亞得里亞海明珠”,威尼斯是靠着填海和再造纔有了100多個人工島嶼。而江洪鎮所在的島嶼,是我國的三大半島之一:純天然的雷州半島。

數百年來,江洪港是整個雷州半島都小有名氣的一個重要漁港。

船在這裏不僅是捕魚的工具,還是一種交通設施。每當馬達聲噠噠噠響起,擺渡人就開始了他的工作,拉着乘客到一公里之外對岸的小島,船票是兩塊錢。

站在對岸看風景,房子就是那樣的房子,路也就是那樣的路,但是組合在一起,就透着那麼一股子說不上來的“異域風情”。

包括這裏的語言,都格外不同。

我所入住的民宿,老闆叫小宇,是土生土長的江洪人,他跟我說,這島上有一部分年歲稍長的原住居民,一旦離開這片海、去到外面,將無法生存。

因爲,這裏的語言是單獨一個體系,叫做雷州話,又稱“雷語”。

這雷州話不屬於“粵語”的分類,即便其他幾個城市的廣東人也都聽不懂。早年普通話教育普及力度低,於是,有些女人一生都沒能離開過鎮子。

不識字的她們,沒有能力和外界溝通。

這一點我在江洪鎮旅行期間深有體會——

我去港口的集市上買水果,擺攤的婆婆看起來六七十歲的樣子,我們的溝通全程都在用手比劃,我也是看了秤上顯示的阿拉伯數字,才知道那一根甘蔗4塊5;

去漁村的巷子裏轉了轉,坐在門口織漁網的女人很熱情,滔滔不絕地跟我講(我猜應該是)她們家族的故事,帶着我前院後院逛了一個遍,可惜我一句也沒聽懂……

從來沒有想到,在廣東這個GDP領先全國的“超級大省”,還有這樣的地方。

我才知道,原來並非所有的廣東人都會講粵語。粵語我這北方人都能聽懂幾句,但雷州話簡直是“天書”,發音很奇怪,哪跟哪兒都不挨着,給我“雷”得一愣一愣的。

小宇跟我說,這片海對岸是越南,雷州話其實很像“越語”。

還有更“雷”的,聽我慢慢說。

江洪之所以有着“雷州半島第一村”之稱,很大一部分原因,歸功於海水,清澈、乾淨、沒有污染,所以這裏的海鮮肥美、味道奇絕。然而此地最“地道”的海鮮,不是魚,而是……一種蟲子。

有的人叫它“沙蟲”,有的人叫它“泥蟲”,它是很有營養的美食,滋陰、提氣、補腎……總之吧,有助於男女的各項機能,大補。

【江洪人文】

提起這個蟲子,我就不得不講一講在“喫蟲子”的時候發生的一件事情,我對於江洪人的印象首先來源於此。

到達江洪的第一天晚上,出去找喫的,就在距離民宿百米的港口邊,看到了一個小喫攤。

天剛剛擦黑,還沒有上客,有兩個女人坐在牆邊,一刻不停地在勞作着。

我過去和她們聊天,發現她們在給蟲子蟲子剝皮……

她們告訴我,攤子上只賣三種東西:粥、涼拌海蜇、蟲子蘸醬。

看着那大肉蟲纏繞在一起蠕動成一團,頓時,我這雞皮疙瘩掉一地……

無論她們如何勸說,我都果斷放棄了喫蟲子的打算,只點了一份粥和海蜇。

海蜇也是湛江的著名水產之一,又鮮又脆,甜甜的,爽口、過癮。

沒想到粥上桌之後,裏面也…有…蟲…子……

可要了命了。

我這才仔細端詳那蟲子,白白的顏色,剝皮之後一節一節就像江洪港海邊的植物上的開出的管狀花朵。似乎也沒有那麼可怕。咬咬牙,喫吧。

在我以往的旅行路上,無論廣西、雲南、西藏還是新疆,都完美地避開了各種蟲類美食。

這是我第一次喫“蟲子”。

它淡淡的,沒有什麼味道,蘸着新鮮的沙茶醬,就像咀嚼一種蔬菜,或者脆脆的零食。

粥店的老闆是一個歲數不太大的男生,白白淨淨、溫溫吞吞,說起話來軟軟糯糯,帶着江洪口音。看到我喫得很艱難,他說:我送你一盤蟲子,保證你喫完會愛上它。

三四十塊錢的一盤涼菜,僅僅是因爲我說了一句我不喜歡喫這蟲子,他就真的送我了。

後來跟民宿的珍姐聊起這個事,珍姐說,這個年輕人姓鄭,是粥鋪的“繼承人”,算是父輩打造的祖業。老人不在了,現在要靠他撐起整個家,能看得出,他也在努力,不斷讓自己的手藝變得和父親做的一樣好喫。

我在江洪鎮旅行了一週,這裏平時少有遊人,但每個週末都會有附近幾個城市的人專門驅車來喫這個泥丁蟲粥,這是江洪獨有的水產,“在別的地方喫不到這麼地道的”。

關於江洪的各類海鮮、特產、美食,我會專門出一篇遊記。記得關注我,記得來看。

萍水相逢,溫暖的提醒。無論小宇還是小鄭,都是沐浴着江洪小鎮獨有的淳樸的民風長大的漁港兒女……

【江洪鎮風光】

這顯然是一個沒怎麼做“城市規劃”的小鎮,房子建設參差不齊,沒有特點,更談不上風格。

也只有點綴在路邊的一根根高聳入雲的椰子樹,似乎在提示人們,這裏是熱帶氣候,是“不一樣的廣東”。

透過民房屋頂,可以看到後面的大海,海水特別鮮亮,和天空一色,無縫銜接。

這裏的海水,到11月份都是溫的。

我每天都會在民宿的陽臺上、巨大的落地窗前站上一會兒。

看一側茫茫無際的大海每天的雲朵都不同;看另一側樓宇之間,人們在“毛坯”的土路上穿梭來往。

這裏的很多城建設施真的很“講究”,但即便這樣,孩子們也都養大了,日子也都照樣過。

每天下午,蜻蜓成羣結隊地盤旋在半空,並不會下雨,就僅僅是習慣性地飛得很低。也不怕人,一隻一隻,就像迷你的小飛機。

這時候太陽就要落山,傍晚的霞光會把一切都染得紅彤彤、亮堂堂,整個鎮子是一幅暖色調的水彩畫。

隨便拐進一條小巷子,感覺什麼都值得拍成照片、記錄下來。

這裏的家雞都喂得很肥,氣定神閒地在菠蘿蜜樹下踱着步子找食兒喫;

雨後的小路泥濘了一層又一層,小水窪映着破敗的老屋,年久失修、許久無人居住的樣子;

小宇告訴我說,江洪鎮這幾年的變化越來越大,如今小樓四起,很多百年老屋並沒有受到保護,已經越來越不多見了;

坐在舊漁網製作的鞦韆上的小姑娘好奇地向我張望,我衝她揮揮手打個招呼,她顯然還沉浸在“一頭問號”中,沒有緩過神兒來……

在江洪鎮,只要門前有大樹,家家戶戶就都會做這樣的鞦韆;

出海打漁的男人們回到家,會躺在樹下打個盹兒、玩一玩手機;

女人們則坐在大樹下打打麻將、織織漁網;

織漁網,是江洪小鎮上很多女人賴以生存的手藝;

雞就跑在夕陽下的馬路上。

【江洪港】

夕陽遲遲不肯收起它最後一縷光線,漁船見縫插針。落日前的江洪港很美,讓我想起了上學的時候操場一側的存車處,就那麼胡亂一塞,卻是記憶中的畫面裏最有滋味的風景。

隔着一道淺淺的堤,就是江洪鎮最主要的一條馬路,馬路兩側林立着小鎮生活必備的各類小鋪子,五臟俱全。

國營藥店、便利店、大超市、海鮮館、快遞公司……

快遞送到之後會有短信通知,不過速度很慢,同城寄件,第二天是到不了的,要隔一天才行;

超市看起來普普通通,原是沒有抱什麼希望的,沒想到裏面售賣的商品種類全得讓我意外,一點兒都不含糊;

這裏有很多賣魚乾的小店,店主人把魚切好、串起,一排一排地曬在自家的門口;

又或者,穿過一條馬路,在岸邊支起一個架子,純天然的味道,也是江洪鎮的特產之一;

從路邊的小廣告上看,這裏還保留着一些只有小鎮才用得上的一些手藝……

晚上8:00左右,太陽終於完全落下去,海鮮館子熱鬧起來,燒烤攤的香味飄進海里。

【後記】

一個小小的旅遊攻略:

江洪鎮上有通遂溪、湛江的大巴車,我看到它路過民宿的樓下,停在不遠處的汽車站上。

汽車站的後門對面就是我前文提到的粥鋪。

自駕的話,可以導航江洪鎮,並不用擔心汽車加油的問題——

這島上有一個加油站,就在小鎮一角,港口離海很最近的地方。

寫到這裏,已經3500字,但江洪鎮的故事還沒講完。

在本文開篇處我曾提到,江洪鎮有一個小有名氣的魚市,這個每天5點鐘就開始人聲鼎沸的地方,讓我大開眼界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將爲大家繼續講述江洪小鎮風光,以及本地人推薦的玩法:江洪港的早市。

我是大紅姐姐,有聲電臺旅遊頻道主播,職業旅行玩家,專注小衆玩法,分享冷門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種態度,而是生活本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