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歆,寒心?(一)

後漢書記載:“歆又證歲將飢兇,指天畫地,言甚剛切,坐免歸田裏。帝猶不釋,復遣使宣詔責之。司隸校尉鮑永固請不能得,歆及子嬰竟自殺。”

要麼說起名字,自古至今都有人四處求訪。韓歆因爲多說兩句話,當場被炒魷魚還不夠,還派遣追到家裏去譴責,然後就自殺了,爲什麼?

說起韓歆,也是南陽一名士,要論及兩漢名士這一羣體的產生,無異於“察舉制”與“徵辟制”的推廣。史書上並沒有記載韓歆的家世,但從更始帝劉玄擁立,對同鄉岑彭一開始不建議與劉秀作對後又獻城投降的變令更張來看,我只能評價這是一個沒有家學的人。但是是一個有才華的人,要不然也不能封侯。而這個人自殺究竟真的是因爲惹怒了劉秀就害怕自殺嗎?

當初要誓死抵抗抓劉秀,後被劉秀得知欲除之而後快,得衆人以才華保舉苟且活命。雖然初入職場被老闆記了一道,但並沒有妨礙日後韓歆得升遷,“以從攻伐有功,封扶陽侯”。更有甚者,劉秀在建武十三年侯霸死後,調任京都任大司徒,位列三公。重要的是之前任職的地方是沛郡太守,治所是相縣,在今安徽淮北市境內,開國先祖發跡得祖地,自然地位不能與同級官員相比,同時一定程度上是代表某種殊榮。由此看來早年的這一記耳光並不是壓垮韓歆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在韓歆調任這一年的二月的節骨眼兒,一紙詔書:“長沙王興、真定王得、河間王邵、中山王茂,皆襲爵爲王,不應經義。其以興爲臨湘侯,得爲真定侯,邵爲樂成侯,茂爲單父侯。”其宗室及絕國封侯者凡一百三十七人。丁巳,降趙王良爲趙公,太原王章爲齊公,魯王興爲魯公。庚午,以殷紹嘉公孔安爲宋公,周承休公姬武爲衛公。省並西京十三國:廣平屬鉅鹿,真定屬常山,河間屬信都,城陽屬琅邪,泗水屬廣陵,淄川屬高密,膠東屬北海,六安屬廬江,廣陽屬上谷。”削弱旁支,獨寵近親,劉秀用自己的方式度過武將統治的安全期。三月就調任了韓歆,升的有點快。

如此倚重的任說自殺就自殺,到底爲了什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