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九住心”這個說法

      不知道爲啥,就感覺有點累了,可能也跟這次的值班感冒有關係吧,不想說話,也靜不下心來,跟診的內容太多,以至於我每次一整理起來就感覺無從下手,剛開始還感覺痤瘡挺好整理的,可到了溼疹就難了,更別說銀屑病等其他疑難雜症。

      老師今天提到了“六不治”和“九住心”六不治者:《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曰:“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

搜索時打醬油看到的內容――很久以來就有醫者三戒:醫不自治、醫不叩門、醫不戲病。

      九住心者:



九住心,佛教術語,指奢摩他的修習過程,通過這個九個階段的訓練,就可以進入心一境性,成就正定。九住心分爲九個階段:1內住2續住3安住4近住5調順6寂靜7最極寂靜8專注一趣9等持在修習九住心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身心上的變化,但是仍然還未成就正定。要到輕安發起時,才能稱爲止成就,進入未到地定。【九住心】 [出大乘莊嚴經論] 一安住心謂修行之人。於習禪時。或數息。或觀心當須系緣一境。念念相續。安住其心。不令散亂也。二攝住心謂修行之人。於習禪時。攝心寧靜。則禪定可成。若覺一念稍動。即便攝持。

中文名

九住心

屬性

佛教術語

含義

奢摩他的修習過程

內容

內住,續住,安住,近住,調伏,寂靜,最極寂靜,專注一趣,等持

出自

大乘莊嚴經論

分爲

九個階段

    下載 APP

九住心和牧牛圖頌

惠寫圓坤

惠寫圓坤

【未牧第一】

猙獰頭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轉遙;

一片黑雲橫谷口,誰知步步犯佳苗。

【初調第二】

我有芒繩驀鼻穿,一回奔競痛加鞭;

從來劣性難調製,猶得山童盡力牽。

1、初心專注所緣爲安住。聽聞力。

【受制第三】

漸調漸伏息奔馳,渡水穿雲步步隨;

手把芒繩無少緩,牧童終日自忘疲。

2、恆時不離其而安住爲相續住。思維力。

【回首第四】

日久功深始轉頭,顛狂心力漸調柔;

山童未肯全相許,猶把芒繩且繫留。

3、若心散亂,以再三安住爲數數住。正念力。

【馴伏第五】

綠楊蔭下古溪邊,放去收來得自然;

日幕碧雲芳草地,牧童歸去不須牽。

4、愈上愈精進爲近安住。正念力。

【無礙第六】

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勞鞭策永無拘;

山童穩坐青松下,一曲昇平樂有餘。

5、憶念等持之功德而安住爲調伏住。正知力。

【任運第七】

柳岸春波夕照中,淡煙芳草綠茸茸;

飢餐渴飲隨時過,石上山童睡正濃。

6、憶念散亂之過患而安住爲寂靜住。正知力。

【相忘第八】

白牛常在白雲中,人自無心牛亦同;

月透白雲雲影白,白雲明月任西東。

7、息滅以諸隨煩惱爲因之散亂爲最寂住。精進力。

【獨照第九】

牛兒無處牧童閒,一片孤雲碧障間;

拍手高歌明月下,歸來猶有一重關。

8、行對治爲專注一趣住。精進力。

【雙泯第十】

人牛不見杳無蹤,明月光含萬象空;

若問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叢叢。

9、無對治而入定爲等持也。串習力。

修習九次第禪定所需斷除六種散亂:

一、與五根識相應之分別識,爲本性散亂。

二、與意識相應之分別識,爲外散亂。

三、昏沉掉舉爲內散亂。

四、於禪定執有相狀爲相散亂。

五、執着禪定爲妙樂即是粗重散亂,因未證空性,而有等舍無記故。

六、作意小乘的法即是劣意散亂,因聲聞入滅盡定時,亦有昏昧迷茫之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