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和流浪漢

一個衣衫單薄、形容枯槁的流浪漢從瑪麗的門前蹣跚走過,他忍受着寒冷,也忍受着飢餓。

他急需要一件棉衣和一塊麪包。

然而,他只是從瑪麗的門前走過,他沒有向瑪麗乞討。儘管瑪麗的門樓裏飄出陣陣麪包的香味;儘管瑪麗的衣櫃裏,有着穿不完的棉衣。

瑪麗看到他後,心痛了,她追上去問他:“你不冷麼?”

“冷。”

“你不餓麼?”

“餓。”

“那麼,你爲什麼不來找我?”

流浪漢還是沒有向瑪麗乞求。

瑪麗拿着一件厚厚的棉衣和一個大大的麪包,一定要他收下。

流浪漢穿上厚厚的棉衣,吃完麪包向瑪麗笑了笑,走了。

瑪麗的心裏充滿了甜蜜。

第二天,流浪漢又來了,他對瑪麗說:“再給我一條棉褲吧,最好再給點喫的。”

這次瑪麗有點不太情願,但她還是給了他所需要的東西。

第三天,他又來了:“我還缺一頂帽子和一雙鞋,另外再給點好喫的。”

瑪麗心裏充滿了厭惡,沒再給他任何東西。


貪得無厭。

“當你拒絕我時,我乞求你接受我;當你乞求我時,我拒絕接受你。”

適當的給予,可以使自己和對方都感到幸福,但若不停地被人索取,那種“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感覺就不存在了。

我們在大街上,遇到的乞討者,當他們把盛錢的盆端到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可能置之不理;而當遇到盛錢的盆在地面上時,就可能主動小捐一元。

可以主動給予,但對方不能主動要。當主動要時,給予者的內心就發生了改變,由同情變成嫌棄。

有些事情,需要內心的參與和考慮。

適度,是需要把握的一種平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