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投稿經歷

雖然只是普通的文學愛好者,但也有過一些投稿的經歷,說起來倒是意外之喜頗多。

我在2007年8月來泉州工作的前一段時間裏,沒有上課。看到《泉州晚報》上刊登了有關“茶人茶事”的徵文,於是就在電腦上敲敲打打,把我喝茶的一點感受寫出來,題目爲《茶淡情悠》。寫這篇文章有模仿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痕跡。投稿後,根本沒抱什麼希望,沒想到有一天接到一個電話,告訴我在《泉州晚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問我具體地址方便寄稿費。當時我不知道收到稿費時的文章已經發表兩三個月了。翻了前一兩週的報紙沒看到,心就慢下了。只是一時起興而爲的作品,不想第一次投稿就中了。意外之喜啊。之後沒再寫過。

直到今年清明前後,疫情期間實在無聊,又看了一本網絡小說,談到家庭風水中關於文氣方面的內容,於是起了寫點回憶散文的心思。剛開始沒想投稿,只在網絡平臺上發佈。後來,在同事的鼓勵下,也投了稿。

這次投向《福建日報》。因爲我看到安溪作協副主席吳奮勇先生6月23日在《福建日報》上發表寫端午節的詩歌,我突然想高考要到了,又是7月7日,回想自己高考的情況,就突擊寫《那年七月,父親陪我高考》。這篇文章6月24日投稿,我關注到7月8日沒刊發,就認爲高考結束,不可能刊發了。沒想到刊發在7月14日。直到10月11日才意外發現,一瞬間真的有中彩票的喜悅。真沒想到,第一次投省報就投中了。

之前,還沒發現7月14日《福建日報》發表了自己的文章。誤信別人說的——發表文章要靠關係,所以投稿慾望很弱。第三次投稿是小兒在8月28日《泉州晚報》上發表《先手》之後,於9月4日投稿《那些桂花飄香的日子》,沒想到在9月9日就發表。看來,只要作品還行,發表是不需要關係也不需要名氣的。

接下來又陸續投了幾篇,《泉州晚報》又於10月18日發表了《山上蔓哆尼》。現在,我堅信發表作品是靠文章的質量,這更加堅定我寫一些文字的決心。往前走,繼續用文字記錄自己的生活。

有人說檢查自己寫作是否有進步,最佳的方法就是投稿,看有沒有報刊雜誌想採用。甚至有人說,你在網絡寫了十萬字的文字水平,可能比不上報刊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但量變會引發質變的,有寫作愛好的同志還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