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抽象的自我

有件事是讓我脫離具體世界的:

我會死,死是什麼?對自己而言,跟睡着了是一樣的,只是你不會醒來。既然我會死,在死之前,我不想就是過一個普通瑣碎的人生,毫無特別之處,如果是那樣,我幹嘛要活這一場,你要想,活是一種機會,一種不可能再重來的機會,然後活着就是爲了活着?我知道不可能每個人都能特別,每個人都很有價值很有意義,這個世界有無數生存困難甚至沒活多久的人,連這個世界是什麼都不知道就死掉的人,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運轉着的機器,不存在意義這種東西,但說一千道一萬,那些都是別人,不是我。這個世界人死光了,也影響不了我;而我死了,這個世界再發達也沒有價值。這是一種極度自我的價值觀,但這不是事實嗎?我10幾歲就是這種想法了,我已經適應了這種世界觀,我無法再縮回一個我看不見這些的世界裏,就像你知道了紅色是什麼,你能回到不知道紅色之前的思維嗎?

這可能是內心最核心的驅動力量,我想看懂這個世界,我想知道自己是否還有額外的特別之處,所以我想做創造性的事,我想去搞前沿的技術,我想去推動科技的進步,所以我討厭爲了喫飯而委屈求全,我討厭蜷縮在狹小的瑣碎生活裏。

但我不得不說,我很失敗,我錯了。我從自我的角度出發,但這個世界有它自己的規則,忽視了它們,我錯的很離譜。還有一個原因是,我不是第一天就像今天一樣明白自己,我是在不斷地生活、不斷地接觸、不斷地思考後,才逐漸形成現在的自我。如果讓現在的我回到高中,我可以保證我可以活的非常好。我會考一個更好的大學,我會一頭扎進物理、生物、計算機的世界裏,我會用我畢生的力量去搞科研;去這個世界旅行,去見無數的人,去看、去聽他們的故事,去盡力的接觸到這個世界的邏輯核心,去盡力回答“這個世界是什麼”這個問題。

我有個核心認知:明白這個世界是什麼後,我也將明白我是什麼。

但我沒有堅持下去,我從自己的世界裏出來了,我逐漸地明白我是一個普通人的事實,我開始想要放棄自我,我開始去努力做一個有飯喫的普通人,有一分普通的工作、成家過日子,努力回到不知道紅色是什麼的世界裏。

我有一種預感,我會變成一個討飯的流浪漢,無家可歸,在飢寒交迫裏死去。我倒也不是怕這種命運,甚至我潛意識裏是有一點期待的,可惜我不是一個孤兒,我有父母家人,我有龐大的親戚家族,我有許多的同學朋友,過往的生活,我不是這個社會的邊緣人羣,我有正常的社交和社會關係,我無法拋下這些東西。我無法脫離家庭的羈絆,去追求肆意、嬉皮士式的生活。

如果你看不懂我的這些奇怪的想法,可以試着去想一想《阿甘正傳》裏的珍妮,我跟她很像,只是我的家庭並不殘缺,這裏也不是美國。簡單說,想找尋自己的價值,做一些出格的事,但是我們都只是普通人,如果不回家家庭生活,就只有在城市流浪、漂泊。我不會放下內心的這些追求,我也不會就此認輸,在我的追求和現實規則之間還有非常細小的夾縫,我想還有可能。我要做的是:解決生存問題,表面看上去我是一個普通的生活裏的人;我要不斷學習觀察思考,我要對抗的不是一個人一個組織,而是這個世界,我要看懂這個世界,我要用它的規則來幫助我;我不會歇斯底里,不會感嘆自我特殊懷才不遇,我不會像祥林嫂一樣抱怨,我已經看懂了這個世界一些,世界是千萬年不變的,而我是可以快速學習的,這爲我的夾縫生存提供了可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