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是創業者de一種思維態度。

思考發展戰略和資源

先謀勢,後謀利

大企業談大戰略,小企業談小戰略

01

能力的培養需要資源和時間投入

創業這件事情,很多時候本來就是有一個idea,一個好點子,接着就興沖沖去做、去實踐就好了。但如果我們嘗試用一下邏輯分析,會怎麼樣呢?我們會追問,我們到底要給什麼人羣服務?他們到底面臨是什麼問題?問題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可以提供什麼價值?什麼樣的服務是最好的實現上述價值的方式?要知道,所有這些問題,要麼逼着我們做出選擇,要麼需要”洞見“支撐,而通常情況下,我們並不想做選擇,也不具備這些洞見。邏輯分析,通常能迅速暴露我們的虛弱和不足。

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能力的提升都需要付出一定的資源以及時間的投入,企業家擁有戰略思維的基因,更容易於一開始就有方向的判定和實現目標的路徑思考。

然而,實踐戰略邏輯是知易行難。理解和掌握戰略邏輯概念,通常花一段時間就可以。但是真正用到實踐,必須會一再的訓練,一旦認真,我們就必然遇到痛苦。我就沒見過實踐邏輯時不痛苦的人。

02

立意一定要高,入手一定要低

洞見是戰略的靈魂,也是一家企業的靈魂。不管我們是做什麼的,我們都必須對客戶、對所在的市場、對工作方法,有着自己深刻且獨到的理解,也就是說必須要有洞見。戰略不管是獨裁製定的,還是民主參與式制定的,如果裏頭沒有一點深刻的認知,就註定是平庸的戰略。

你總得有一些不同常人的看法。凡是創業者、投資者或者管理者,都知道“與衆不同”的價值。當人們都普遍認同的時候,已經失去了創業和投資的價值。

在實際企業經營上,戰略的方法,更多的是從“社會問題”一路推導而來。絕大多數人是從“資源”或者是從“業務”出發制定戰略,後面這種方法看似討巧,行動快,但也常常無法取得重大突破口,做了幾年,事情反反覆覆,無所成。

03

在取勢和取實中掌握動態平衡

成功的企業往往高築競爭平臺,佔據制高點,因而其 “勢”較大,一旦參與競爭,其“勢”便可轉化爲不可遏止的攻擊力,就像從千仞之高的山上滾下圓石一樣。因此,在刺刀見紅的市場競爭中,企業不僅要學會造勢,即造就一種對競爭對手要害部位具有致命威懾力量的態勢,而且要精通“任勢”,在己勢形成的最佳時刻發起攻擊,勝敵於敵勢未張。

德魯克在《事業理論》一文中提到,組織所處的外部環境、使命、核心競爭力,三者之間必須相互匹配,如發生重大偏差,不管多麼努力,運作效率無論多高,組織都將落敗。

總歸,在這個屬於學習型創業者的時代,我們越來越看到深度思考爲商業創新賦予的力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