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爲而無不爲

原文:
道常無爲而無不爲。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慾。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我們做人做事,就要懂得“無爲而無不爲”的道理,也就是要有先見之明。其實,不只做人做事,乃至縫一件衣服,或者買一把扇子,對於將來毛病會出在哪裏,事先就要知道,要看得很清楚,要有遠見。對於未來可能出問題的地方,須儘可能的先做好防範措施,使問題不致發生。所以,懂得這個道理的話,做起事來,好像沒有做什麼事一樣的平順。

我們講一個歷史上陶侃運磚的故事,陶侃當時已經是高官了,位高權重,但他幾十歲的年紀,仍然每天勞動去搬磚頭。晚上把外面的磚頭搬進房子裏,早上又搬出去。有人問他是幹什麼,他說,一個人不練習勞動,一旦天下有事,體能就應付不了。他早已看到天下會有變亂,雖然年紀大了,在這種地位上,也需要有好的體能,如果平常勞動慣了,臨事就能應付變亂。

同時他又叫部下把砍下來的零碎竹子、木頭等,不可丟棄,都收集起來好好地藏放着。別人認爲他這樣高地位的人,還珍惜這些不值錢的東西,未免小氣。對於別人的批評,他只是笑笑而已,不加解釋。後來時局變動,他是管長江以南軍事防務的,這時需要建立水軍,馬上要造船,並且要在很短期間內完成。但是造大批船隻需用的釘子,一時無處可得,他就把那些被人看成不值錢的竹頭木塊劈開,做成了釘子,解決了釘子問題,船也很快地就造起來了。這是因爲他早就看到天下將變,而且變亂必定需要造船,所以預作了準備。這也是“無爲而無不爲”的道理。所以,道家的真正“無爲之治”與“無爲之道”,是“無所不爲”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