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本質:未算勝先算敗

文/嘯谷

“10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

這是任正非2001年在《華爲的冬天》中的講話,距今已快20年了。

2019年5月16日,美國對華爲進行制裁,斷供所有芯片及技術。

5月17日,華爲芯片公司海思向全球宣佈,啓用準備了15年的芯片“備胎”。

所有華人都在爲華爲的高瞻遠矚喝彩。

《孫子兵法》雲: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華爲生存和發展的本質可以用任正非的六個字概括:未算勝先算敗,這六個字無論對企業還是個人成長而言,都具有重要意義。

《華爲成長之路》一書中總結了華爲公司成立以來的22個關鍵事件,每一個事件背後都能看到“未算勝先算敗”的影子。

一、一個人的起點不是最重要的變量,他的內驅力和學習力纔是。

1983年,任正非從部隊轉業進入深圳南油集團下屬一家電子公司任副總經理,因缺乏經驗,被騙200多萬元貨款後,他被迫離職。

4年後的1987年,43歲的任正非創辦了華爲。

企業成立之初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活下去,爲了生存,任正非決定除了違法的事,什麼生意能賺錢就做什麼。

於是,華爲進入了通信行業。

任正非的起點是對市場經濟一竅不通,從商失敗的轉業基建工程兵;

華爲的起點是誤打誤撞,鑽進通信行業大象陣營裏的一隻小螞蟻。

但是僅僅過了6年,任正非和華爲就依靠自己的內驅力和學習力活了下去。

1992年,華爲的銷售收入突破1億元。

這是華爲成長的第一個里程碑,正是靠着強烈的危機意識,才驅動了這個企業實現了第一次量變到質變。

這六年中,華爲從代理銷售走向自主研發,開始實行員工持股計劃,並在有“鳳”的地方築“巢”,網羅技術人才。

很多人以爲華爲的發展戰略和持股計劃等是早就設計好的,但事實上更多是被動的選擇。

二、以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價值觀和方式,用全球的資源做全球的生意。

華爲在度過了第一階段的生存危機後,開始了市場快速複製期,著名的《華爲基本法》就是在這一階段誕生的。

野蠻生長曾一度讓任正非困惑,企業是在變大,但如何才能變強?

通信行業要麼做強,要麼做死,沒有第三種選擇。

於是,華爲開始推行狼性文化,開始進軍海外市場。

危機意識下,華爲一開始擴張就有着大格局:用“全球”代替“國際”,把“中國”放在“全球”,避免了和“國際”的對立。

1999年,華爲的營收達到120億元。

勝敗在一開始就已註定,正是預想到了國際競爭可能導致的失敗,纔有了用全球資源做全球生意的佈局。

格局決定成敗。

三、從“王在法上”走向“王在法下”。

慾望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得當可以激發內驅力,運用失當會造成自我的迷失和毀滅。

華爲經過了市場複製期以後已經超越了大多數企業,人治體系使企業做強,但卻不能使之做久。

仍然是爲了更好的生存,華爲開始了管理規範化之路。

規範就要變革,變革就要對利益和權利進行重新分配,而這個過程的核心就是創始人對慾望的正確處理。

華爲開始了引入IBM等全球頂級諮詢機構的歷程,也確立了“先僵化、後優化、再固化”的模式。

2001-2003年,華爲的冬天來臨。任正非母親遭遇車禍逝世,華爲營收下滑,面臨思科的鉅額訴訟賠償,以及任正非的抑鬱症和癌症手術。

華爲險些以100億美元的價格賣給摩托羅拉公司。

危機時刻順應自然。

華爲通過管理變革、建立知識產權體系等一些列動作度過了危機。

芯片公司海思正是成立於2004年。

2011年,華爲營收達到2039億元,實現了不依賴“能人”、“英雄”的“王在法下”體系,爲做久打下了基礎。

四、用規則的確定性來對付結果的不確定性。

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名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和華爲的“方向要大致正確,組織要充滿活力”有異曲同工之妙。

華爲已站在了行業的頂端,但如何保持長久的生存,是任正非時刻在考慮的。

爲了保持企業的活力,華爲構建了生態圈和生態文化,幫助上下游企業甚至競爭對手成功,實現共贏。

並在內部先後啓動輪值CEO制和輪值董事長制。

2019年至今,華爲因受美國打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但我們驚喜地發現,十九萬華爲人早已做好了準備。

“危機”是一個很奇妙的詞,“危”中本就包含着“機”。

縱觀華爲三十餘年的發展史,華爲的“危”從來都沒有斷過,她之所以能轉危爲安,實現跨域式發展,其根源正是在於“未算勝先算敗”這幾個字。

企業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