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中國112 開封鼓樓夜市

本文爲飲食文化遊記《尋味中國》系列第112篇,您可關注作者閱讀相關文章。

前篇提到,正是臺灣美食家逯耀東先生的那篇描述開封夜市的文章,引發了我寫老街夜市系列的想法。在那篇《燈火樊樓》中,逯先生記錄了在西安、開封、洛陽等地的遊歷,用了大量的筆墨描繪昔日東京汴梁餐飲之豐富、夜市之繁華,列舉《東京夢華錄》中的菜名就有數十種,看得令人垂涎欲滴。文章將開封放在最後,着墨卻最少,看得出他有些失望。

《肚大能容》逯耀東

每一位瞭解中國古代民俗文化的人都知道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以這本書對照着《清明上河圖》,誰都會爲昔日世界第一都市的商業輝煌而感嘆。初到開封的遊客,很多人對這個城市有很高的憧憬。然而,現實又是怎樣?

開封夜市也不少,逯先生沒有寫他去的是哪個,我猜測是位於市中心最有名的鼓樓夜市,鼓樓夜市最氣派,來的都是外地人,據說本地人也會去,畢竟要有人擺攤賺錢麼。

那年在開封住了兩個晚上,賓館距離鼓樓只有兩百多米。剛到的時候,遠看那鼓樓古色古香的,和街道兩旁的樓房風格也挺配搭。走近看就罷了,這種仿古建築全中國都一個模樣。只是有些奇怪,處在主街中心的位置,不應該是鐘樓麼?號稱文化開封,怎麼在這所謂老街區,就找不到一棟老房子?

在開封轉悠了幾個景點,我確信除了那座鐵塔是真國寶級的古蹟,距離鼓樓不遠的山陝甘會館還有點年頭,至於別的,可以說開封所有的古建築都不超過40年,至於那5A級的“清明上河園”,就是個宋代主題遊樂場,不提也罷。

這也是六大古都之一開封的無奈。“開封城,城摞城;地上城一座,地下城幾層。”一次次黃河氾濫,一代代離亂兵燹,輝煌的東京汴梁早就被埋入了黃土。

開封沒多少可看的,喫卻是中原一流,畢竟它是八朝古都,畢竟從元代到民國,開封都是河南省會。房子可以被毀了,烹飪的技藝總會流傳。豫菜就發源於此地,以筆者在河南多個城市的遊歷進行評判,論喫,沒哪兒比得上開封。

從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大相國寺到鼓樓廣場是馬道街步行街,這裏就是開封鼓樓夜市,最熱鬧的是靠近鼓樓的那一段,到了晚上,攤位車能懟到馬路上。此外,鼓樓周邊往山陝甘會館那一段,小攤位也不少。

或許是我去的時間不對,沒遇到逯耀東先生描述的七點衝鋒場面,更大的可能是開封的管理更加規範化,我注意到步行街上的攤位都是一種形制,頂部做成了中式仿磚瓦雙坡頂,倒是與仿古街市很搭配,與之相比,洛陽十字街還是原生態,雖然接地氣卻也亂了點兒。

夜市裏的小喫品種可不少,傳統的開封和豫菜小喫自不必說,胡辣湯、小籠湯包、雞蛋灌餅、麻辣花生、桶子雞、羊肉坑饃、羊肉湯、杏仁茶、五香羊蹄等等。當然也少不了滿世界都有的烤麪筋、烤串、臭豆腐、雞排之類,麥當勞、肯德基又怎能缺席,洋快餐當然不擺攤,佔的還都是好鋪面。

我也只是路過看看,這回是帶着家人一起,來的又是豫菜之都,總要找家老店,嚐嚐正宗。第一晚去的是鼓樓附近的的“又一新”,這回就住它家樓上,次日是名氣也不小的“黃家老店”。逯先生在文中提到,他經過“又一新”門前幾次,卻因爲參加旅行團只能悵然而過。我覺得號稱豫菜第一家的“又一新”多少有些名不副實,逯先生沒去,也沒什麼好遺憾的。

沒嘗過鼓樓老街的夜市小喫,卻在附近喫過兩次早餐。早上開的鋪面很少,供應的也都是最傳統小喫,食客多是本地人。一次點了胡辣湯和小籠包,胡辣湯很尋常,小籠包真不錯,開封畢竟是流傳全國的灌湯小籠的發祥地(見《尋味中國 90 開封灌湯包》)。

另一次找了家驢肉店,開封的驢肉火燒名氣不大,驢肉湯纔是特色,香噴噴的一大碗,早上喝下去,暖洋洋、舒坦坦。

喫飽喝足,告別開封,回首眺望那光燦燦的新鼓樓,總覺得有些遺憾。最近讀逯先生的遊記,也理解他爲何失望。

一百多年前京漢鐵路黃河鐵道橋通車,開封自此輝煌不再。距離省會太近,它已沒有任何復興的可能,能成爲一座養老、宜居的小城已是不錯,但願它別被大鄭州喫幹抹淨。努力做好自己,發展旅遊和餐飲,也老城開封的一條出路吧?

評價:

觀賞遊憩價值:★★

傳統文化存留:★★

商業市場規模:★★★★

特色飲食服務:★★★★★

消費者舒適度:★★★★

整體綜合評價:★★★☆

點評:周邊有大相國寺、山陝甘會館等,但鼓樓及步行街全爲仿古現代建築,毫無文化觀賞價值可言。步行街市場繁榮,夜市人氣旺盛,主要面向外地遊客,故飲食價格較高。夜市集中了本地及河南各類飲食小喫,展示了開封作爲豫菜發祥地和中原飲食之都的龍頭地位,這是鼓樓夜市最大的優勢與特色。

後記:

這些年來,無論國內國外,我寧可獨行,喫苦受累,也絕不參加旅遊團,那些團餐喫得想吐。多年前參加過幾次單位組織的包團活動,到喫飯時也常常自己出去覓食。無論飲食還是景點的選擇,選擇權是自由權,爲了省錢省事而放棄自己的自由,我做不到。

原創圖文,轉發請聲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