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以自己喜欢的样子过日子


余生,以自己喜欢的样子过日子

文:我是素颜

以前我是一个写小说的女子,和朋友们聊天,随便一句话,一件小事情,都会触动灵感,很快编一个小故事出来,六百字内的闪小说更是写得行云流水,在行内也算一个将就的写手。原本这条路走下去,井挖得再深些,掘出来的水必定更甜些。

路走着走着发生了变化。年计划要完成一百本读书任务,在微信读书里的书架上收藏了五百本书,看到小说就绕开了,不愿看小说,留存都是散文随笔或者纪实,心灵鸡汤之类的书籍。早晨做饭时听的文章是“读书有范″里的美文。与友人们还是经常会聊天,小说的触角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心灵的触碰,是顿悟,是一点深度的思考。

看什么书写什么文,同频的文字产生共震,思绪从小说的语境转移到了生活日常琐碎的事情当中,每天要完成的千字日更文,再不是小说故事的编撰,所有的文字都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

此时,刚刚看完一本好些作家合著的书,《把生活过成你想要的样子》,题目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很快读完,心有感触,前半生的日子是喜是悲,是英雄还是孬种,皆已成为过去式,假若有愿望的话,也得指望后半生才可以实现,让后半生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也够奢华的了。

书中有一段话说: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是比一辈子只爱一个人更难实现的理想。但当你减少名利的枝蔓,对成功、奋斗、美、成熟、生活重新定义,会发现中年这个阶断,也是极好的。

现在咱正处于这个极好的中年阶断,经历过婚姻中亮红灯,到了悬崖顶上,就差最后一哆嗦的难熬日子。也经历过从不名一文到拥有虚名的一点点小傲娇,又从顶点跌落谷底的忿忿不平。生活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时而有河川,时而有狭谷,时而有风霜,时而有雨雪,时而有玫瑰。我们永远无法预测,美好与意外哪一个会先来。

所有路上遇到的人和事,都是必然,无论好与坏,悲与乐,都是教我们成长,度我们做人的。那些我们自认为伤过我们,甚至害过我们的人,何尝不是上苍恩赐我们的贵人,他们在教化我们反观自醒,让我们留着一只眼睛,认识自己。


到了一定的年龄,经历一定的是非,有了生活的阅历,慢慢地心里变得充实丰盈,好像长久徘徊在十字路口的迷茫者,穿透迷雾,看清了前方的路,再有多的小路叉道,都影响不了心中坚定的方向,就是这条了:余生,这一条路就是我中意的活法。走得铿锵有力,走得义无反顾,走得六亲不认。

遵从内心的声音,好好为自己活一回。谁也代替不了我们,同样,我们也代替不了别人。父母予我们有生养之恩,有生之年,关爱父母,尽最大的力量让父母活得幸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有一个度得把握好,父母的人生是父母的,他们有他们的认知,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方式,隔代就是隔代,鸿沟就是鸿沟,别让父母的愿望凌加于我们的愿望之上,也别用自己的观点否定父母。老一辈小一辈就是两条平行线,平等自由,彼此理解、尊重,这才是最好的相处模式。

我们做了父母,同样要像个父母的样子,做孩子的朋友家人,能聊天能谈心能说笑能打闹,没必要正襟危坐,爹就是爹,得您您您敬着,爹就得板着脸着脸说话,多没劲。


余生,和老子,和儿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一种相处模式。余生,心无挂碍,舒舒展展活着是生活模式。遇事别计较,和懂事的用不着计较,和不懂事的用不着计较。有什么计较头,生命的时间就这么长一段,怎么活得有意义、有趣味、有劲,才好玩。干吗要在陈谷子烂芝麻的烂人烂事上浪费生命,不值当啊。

余生,活得有趣儿,好玩儿,这才是紧要的。我就准备这么过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