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光盤”的故事

“媽,這次去小牧羊,我要大飽口福,彌補一下我這個暑假缺失的味蕾”。

“嗯,好,但不能多喫,要對自己有約束”。

“記着,喫多少拿多少,不要浪費”。老公趕忙補充了一句。

“放心吧,爸爸,又不是第一次喫自助餐,我有經驗的”。

這是今年暑假開學前帶兒子去濟源喫自助餐,我們一家的對話。

這家自助餐廳,每桌收取30元押金,如果你沒有浪費,踐行了“光盤行動”,押金如數奉還。

進入餐廳,看着琳琅滿目的各式菜品,尤其是好多還是自己垂延已久的,總是想忍不住多拿。

這讓我想起了我第一次喫自助餐的尷尬情景,因爲第一次沒有經驗,沒有把控好,拿了好多自己愛喫的菜品,喫到最後,肚子快撐破了,還是沒有喫完,服務員看看,所剩不是太離譜,也就沒有扣押金。雖然沒有扣錢,但是這種“貪盤”的行爲,不僅顯得自己“沒出息”,而且是對食材的極大浪費。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我和兒子每次喫自助餐都遵循對愛喫的菜品,“少拿多取”的原則,這樣不僅喫的飽,喫的好,還不會造成浪費,喫完桌子上幾乎都是空盤。

餐桌舉止非小事,一筷一勺見文明。文明餐桌、光盤行動、勤儉節約不僅體現個人的餐桌禮儀,更彰顯了城市的文明風尚。“光盤”也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也是一種厲行節約、倡導珍惜的生活態度。

“光盤行動”踐行了這麼多年,已經潛移默化的養成了自己的行爲。以前朋友聚餐,每次都點一大桌子,喫完再剩下一桌子,才感覺“做東”的人,有面子。現在這種“面子”已經被顛覆了,就算在農村,這種情況也被改善了。

今年十一回家,爲爸媽慶祝六十六歲壽誕,(在我們老家有一種習俗,就是老人六十六歲、七十三歲、八十歲,都要大辦壽誕,親朋好友都會來祝壽)大概宴請了30桌,500元每桌的標準,看着滿大桌的大魚大肉,我心裏泛起了嘀咕,這怎麼能喫完,剩下這麼多肉怎麼辦?我正在埋怨弟弟餐標高時,媽媽過來了,說:“不用擔心,現在都流行打包”。

還真是,等我喫完飯下樓時,客人已經走的差不多了,桌子上也“空空如也”,大多每個客人手裏都掂有一兜菜。

媽媽說:“還是這樣好,新時代,新風尚,以前都礙於面子,都不打包,東家拿回家,喫不完,都白白倒掉了,真可惜。”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從大宴會到小餐桌,從街邊餐館到學校食堂,每年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也是現實國情的需要,因此遏制餐桌上的浪費,是一場每個人都需要參與的行動。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光盤行動”喚起了人們愛惜糧食、反對浪費的責任,弘揚了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也培育了新的生活觀、消費觀,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光盤行動”是一種節約方式。每一餐承載着的不僅僅是生命所需的能量,更深深地鐫刻着餐桌文化。“光盤行動”時刻呼喚着我們,在享受現代文明帶來的優越物質條件的同時,也不應忘記還有很多人生活在飢餓的環境中。

“光盤行動”沒有休止符,勤儉是我們的傳家寶,什麼時候都不能丟掉。讓我們身體力行,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與文明握手,與陋習告別,文明用餐、杜絕浪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