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走出孤獨7》(393)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讀的是《走出孤獨》書中的第七部分:本書金句。希望大家喜歡,謝謝!

1.一個人想和別人在一起,並不意味着他有真正的社會感,也許只是害怕孤獨。

2.想去旅行就去旅行,想去看電影就去看電影,如果走到半路又不想去了,可以馬上回來。

3.對一個人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他經歷了什麼,而是他從這些經歷中感受到了什麼。

4.貪慕虛榮的人想的永遠都是“我還能得到什麼”,而有強烈社會感的人想的卻是“我能爲別人做什麼”。

5.一個人越不相信自己,或者說不相信自己的判斷力,就越容易以逃避的態度來解決問題。

6.孤獨本身當然是沒有問題的,有時候我們也需要孤獨。有問題的是,你會介意別人看到你是孤獨的。 被別人發現自己孤身一人,這會讓我們覺得難過、自卑又羞恥,所以我們會想要跟別人建立聯結,想要走出孤獨。

7.人人生而自卑,所以我們要學會接納自己,尊重他人;人人都希望得到信賴,所以我們要學會信賴他人;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所以我們要學會在共同體中做貢獻。在良好的人際關係中,我們會不斷地得到滋養,不斷地成長,成爲一個更好的自己。

8.先有社會生活,纔有個人生活。在人類文明史上,社會生活是一切生活形態的基礎,沒有人能完全脫離社會而獨立生存。這不難理解,因爲在動物世界中,普遍存在這一條基本法則:任何個體柔弱、無力自保的物種,都會選擇羣居生活,以羣體的力量來加強自身力量。

9.既然在社會中生活,我們就要受到社會規則的限制,這是理所當然的。就像我們生活在自然環境中,就要受到自然環境,比如氣候規律的限制一樣。我們無法逃避這種規律,只能想辦法去適應。爲了抵禦寒冷,我們建造房屋;爲了填飽肚子,我們耕種漁獵。社會規則通常會以制度、風俗等形式展現出來,在潛移默化中,對人們的思想方式和行爲模式加以影響和約束。

10.職業、社交和親密關係,是人生在世所必須面對的三個重要問題。個人在這三個問題上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態度,會產生正確和錯誤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意義。

11.懂得奉獻和合作的人,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他們知道什麼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也願意爲此付出努力;他們努力地培養自己的愛心和社會感。這種濟世救人的情懷,在宗教教義中都有所體現。世界上所有偉大的運動,都有一個共同的初衷,就是爲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12.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了這樣的窘境,唯一的出路就是學會與人合作,這是解決任何人生問題最有效的方法。只有互利合作,才能解決問題。而想要學會合作,首先必須明白一件事——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

好了,親愛的朋友們,我們今天分享《走出孤獨》的第七部分就到這裏了。謝謝您的閱讀,讀後有什麼想法請留言,謝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