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愚蠢是一種禮物,太聰明所以不幸福

「在第一堂哲學課上,老師讓我們填寫普魯斯特問卷,並將其奉爲圭臬,其中一個問題是,『你最想得到什麼稟賦?』我回答:『愚蠢。』老師告訴我,這樣的回答未免有點太自命不凡,事實上這個笨蛋首先應該搞清楚這句回答,後面藏着多大的痛苦,我只能用開玩笑或挑釁的方式表達」

這是一位成年資優者的回憶,他像其他許許多多的天生資優者一樣,認爲過度聰明是一種詛咒,讓娜·西奧-法金是法國臨牀心理學家,專精於學習障礙和高智商者研究,著有《高智商兒童》。在第二本著作《太聰明所以不幸福中》,他關懷的是那些已經默默長大的成年之憂者——那些或許從未確知自己的特殊,卻已經飽受聰明之害的人們。 

什麼樣的人稱得上資優?如果以形成的統計學而言,整體人口中大約有2%屬於資質優異,這是一種同時兼具「高智商」與「高情緒感受力」的狀態,就腦部活動而言,他們神經元之間的聯結更快,杏仁核更發達,他們與非資優者之間的差異是質變而非量變,因此作者建議應該想象他們是花色不同的斑馬,世界上沒有一匹斑馬的花紋是與其他斑馬相同的。  


長時間以來,少有人真正描繪出資優者的行爲與內心,人們總是把高社會成就等同於資質優異,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高社會成就經常來自於努力不懈與正常的社會規則適應能力,這兩者都跟資優沒有必然關聯,後者甚至是資優者的弱項。 

很難想象,現行教育制度經常導致資優者感覺困擾。首先是揮之不去的無聊,與一羣比自己反應都慢的孩童一起活動是很困擾的;其次是學校的測驗問題,經常不適合資優者的大腦,因爲那些問題通常是非資優者想出來的,非資優者不瞭解的是開放性的問題會導致資優者大腦當機,因爲他們會試圖調出儘可能多資訊來處理這個問題,但他們從日常生活中抓取的資訊量已經遠遠大於稟賦平庸的同儕,因此如果問題是開放式,會產生非常大的負荷。

意外的,「填空」跟「複選」是最適合資優者的題型,因爲這可以提供一個封閉的系統,讓資優者表現他們驚人的複雜資訊處理能力。此外,讓娜·西奧-法金也發現許多青少年資優者無法處理證明的過程,他們一聽到問題,就提出答案,內心運作的速度過快,以至於無法知道自己的洞察是如何產生的,他們也討厭去回想究竟這些判斷如何做成。 

資優者最常見的困境在於他們思考速度太快,所以情緒變化也太快。他們在心理諮商時經常問的問題是:「我該怎樣停止思考?」「有沒有可以中斷思考的藥物?」他們給人一種好像有預知能力的錯誤印象,但事實上是他們就像是配備比較好的電腦,能夠同時處理跟儲存多種不同的聲音、畫面、概念、知識,從而做出迅速的判斷,如此而已。如果沒有充分的資訊跟適當的環境,他們的判斷也可能大錯。由於思考速度過快,以及日常獲取性資訊量過大,他們經常感到心靈上極度疲倦、對充滿悲傷跟必然終結的世界感到消極悲觀、無法找到依循的典範人物。他們很少跟大衆打成一片,因爲他們最放鬆的時候是跟與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然而大衆乘以2%纔是與他們相似的人,社交經常耗損他們的精力。

此外,資優者少被討論的另一種特色就是驚人的「移情能力」。他們不是僅僅在智力上超越他人,在情感上也是。資優者天生能夠獲取生活中最細微的人際關係變化與他人的情緒波動,這使得他們給人一種喜怒無常的印象。爲了保持自身心靈的平衡不受他人情緒干擾,有些資優者會練習出一種冷漠的處世態度,隔絕自己與身邊的人的情緒。但這樣的態度加上高超的智力,又給人高傲的印象,加深社交困難。 

資優者經常很早就發現自己無法「活在當下」,也許是兒童時期,他們就注意到自己經常不自覺地抽離人生這場電影的「演員」角色,而抽離到一旁變成自我批判的「旁白」,甚至事不關己的「觀衆」。任何尋常人感受得到的快樂,他們都無法持續擁有。他們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要重新創造快樂的片刻,但又很快失去。因此,有些資優者寧可逃到藥物、酒精的世界裏,試圖終止自己轉速過高又不快樂的大腦。 

最後的詛咒,來自於性別與社會,。期待女性的資優者比起男性的更不容易被檢出,因爲資優女性本身「令人恐懼」,所以家庭與社會很早就開始抑制她們異於常人的天賦。她們很可能直到生出同樣是資優兒童的孩子之後,才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是怎麼一回事。類似的道理就像是,我們很少聽說亞斯伯格症女性,因爲她們在社會與文化的壓力下更擅長隱藏自己,而不像亞斯伯格男性那樣輕易表現出古怪、抽離情感、高高在上的特質。

這世界上有兩種典型的父母,一種盲目相信自己的小孩很聰明,能夠在學業與世界上取得高度成就,但事實上小孩跟他們一樣平庸;一種則是知道自己的小孩異常聰明,但卻吝於告訴他們,因爲怕他們變得驕傲懶惰。資優孩童的父母有時會對自己的小孩守口如瓶,以爲是在教子女謙遜,事實上卻是認自己的小孩,與其他人格格不入、滿腹疑惑。資優者需要特殊的教育跟協助,如果他們最後成爲了高成就人士,那是因爲運氣好,不是因爲這個世界的構造適合他們。 

更多的極度資優者,在成長過程中至少經歷過一次抑鬱崩潰的時期。他們發達的杏核仁傳遞出恐懼,因爲他們已經知道自己比別人聰明,卻沒有把握自己能成爲社會認爲有用的人,或者,他們也知道自己不想。對於資優者來說,社會的期待是絕大的壓力,大家都認爲既然生來優秀,就應該取得社會認定的成功,但社會意義上的成功,對於經常反思自我,疑惑人生意義的資優者來說,跟有神論一樣不可信。  


讓娜·西奧-法金描述了非常生動的資優者圖像,讓成長過程中經歷類似困擾的人,可以重新認識自己,並且思考如何安身立命。超羣的智能與情緒如果學會妥善運用,同樣也可以是資產,這些花色特別的斑馬,也許不會成爲社會上認爲的成功人士,但是他們卻能充分利用自己敏銳的感官、多功能的大腦、脆弱的情緒,擁有非資優者無法想象的豐富人生。

文/張茵惠

配圖來源於網絡

凡雜紙簍錄用的作品,即視爲文章版權歸雜紙簍所有,雜紙簍有權對文章內容和版面等進行修改;有且僅有雜紙簍方可將文章發佈於其他平臺。雜紙簍向作者支付的稿費,已包含了上述各項權利的報酬,如有特殊要求,請提前說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