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藏在詩裏的成語典故,道盡了世事無常的人生真相

2020.10.21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組蘇軾蘇轍之間的和詩,《懷澠池寄子瞻兄》,以及《和子由澠池懷舊》。

《懷澠池寄子瞻兄》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爲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遊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

嘉祐元年(1056) ,蘇轍父子三人自蜀赴京路過澠池,在當地的寺廟內借宿,並題詩壁上;十九歲時,蘇轍曾被任命爲澠池縣主簿,後因考中進士未前去赴任;時隔三年,蘇轍送別家兄赴鳳翔任籤判,兄弟二人再次路過曾經的寺廟,紛紛相互題詩作別。於是誕生了“雪泥鴻爪”這一歷史典故。

開頭一個“怕”字,既點出了兩人前途未卜的無可奈何,也表達了對兄長子瞻的依依惜別之情。

獨自一人騎馬在大梁田間穿行,想來兄長已然度過崤西古道,回想曾經一起在澠池寺廟題詩的場景,依舊曆歷在目。往後餘生你我將獨自在官場闖蕩,宦海茫茫身不由己,怕是再難有這樣“共佳味”的機會了。

若干年後,蘇軾以這首詩的“雪泥”一詞作韻腳,作了一首和詩《和子由澠池懷舊》。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詩的前四句藉由前詩“雪泥”一詞,對人生作了一個精妙的比喻:人生到過的地方和所經歷的事情,就像那天上飛翔的鴻雁踩在滿是積雪的地上,偶然留下的腳爪印;然而鴻還得繼續飛行,哪裏還去考慮南北東西呢。

這也是成語“雪泥鴻爪”的由來,用來比喻往事遺留下來的痕跡。

詩的末四句,則是對澠池當年寄宿過的那座佛寺的情況進行了補充說明:

當年接待我們的那個老和尚已經圓寂了,當時在上面題詩的那堵牆壁也已經壞了,再也找不到當年題詩的墨跡了。

短短數年間,世間已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化,此情此景,真可謂“古來萬事東流水”,光陰匆匆不復返,就連當年趕考時騎的那匹廋馬,也因路途太過遙遠,而累倒在了半途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