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其一生,我們都要成爲保持童真、保持好奇心的人

                                1

從前有個愛畫畫小女孩與上帝的故事,小女孩在幼兒園裏時, 她會很專心的畫畫,一位老師在教室裏四處走動,檢查着孩子的畫作。

“你在畫什麼?”老師問小女孩。

小女孩輕快的回答說:“我在畫上帝。”

老師深感震驚,因爲幼兒園的標準課程並沒有教孩子們畫上帝,好像也沒有人會去畫一個虛無縹緲的人物。

老師好奇的問:“但沒人知道上帝長什麼樣啊。”

小女孩回答說:“他們一會兒就知道了。”

這個故事我非常的喜歡,作爲成人的我們,自以爲懂得了許多孩子不知道的知識、道理和智慧。

但是孩子們卻憑直覺掌握了一個大多數成年人無法理解的宇宙真理:世間一切都只是遊戲,一場宏大且奇妙的遊戲。

在兒童讀物中,經常可以看到孩子們會通過畫畫來創造事物的能力。

當前方沒有道路時,他就畫一條路。

沒有月亮照亮道路時,他就畫一個月亮。

沒有樹可爬時,他就畫一棵蘋果樹。

大部分人都感覺,小孩比大人有想象力,因爲小孩沒條條框框,更容易天馬行空地幻想。

兒童之所以比大人更容易想象,這是因爲兒童大腦的前額葉皮質並沒有發育成熟,不容易專注,思維表現得更加開放。

但兒童的想象力不是“無章可循”的,只有在理解了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以後,“想象”才成爲可能。

所以,我們常常忽略了“想象”所擁有的“創造力”,甚至常常有人會用“理性”的思想,去譏笑他人“想象”的白日做夢。

但,所謂的現實世界何嘗不是“一夢黃粱”呢?

在世界巨大的變化與不確定性面前,你我永遠都要像充滿好奇心、想象力的孩子,而不是自大、傲慢的“全能者”。

                                    2

我在萬維鋼老師的《萬萬沒想到》裏,看到了另一種觀念,他說:“最高級的想象需要依賴複雜的知識”。

書中說到:小孩所擅長的想象力,關鍵詞是“假如”,假如貓和老鼠會說話,假如豌豆裏可以長出通天的大樹。

這種想象力是把完全不相干的東西扯到一起,形成神奇的效果,至於爲什麼大樹能克服重力通到天上,沒人會關心。

但要寫出“阿凡達”這種高級故事,光靠天馬行空可玩不轉了,你得構築一個能夠自圓其說的想象世界。

所以,鏈接現實世界的想象力並不是天馬行空、胡思亂想的,他們是步步爲營、精心計算出來的。

比如:一個外行看到《王者榮耀》這樣的網絡遊戲,也許會被其中充滿想象力的畫面、人物、打鬥招法和劇情所吸引,因爲這些東西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完全不同。

可是僅僅只有想象出來的故事是無法讓人玩上百個小時而不覺得枯燥。

一個長期有效的系統還必須給遊戲設定難度,你可以想象每個英雄的武功特長都五花八門,可是你必須平衡各個英雄的技能,否則所有玩家都會選擇最強的那個英雄。

你看,遊戲中的情節都是從一個核心假設出發,用知識推出來的邏輯體系,單靠天馬行空,是想不出來的。

我們的想象力雖然是構建創意的第一步,但它背後不自由的東西纔是關鍵,那是一種“不自由”的超難腦力和物力。

所以說,最高級的想象力其實是不自由的,高級的想象力要靠知識支撐,它是一種不自由的想象力。

                                    3

成長的旅途中,也許我們的想象力會受到現實世界和知識的限制,但我們的好奇心不會受限。

心理學上把人的好奇心叫做認知需求,認知需求的多少,就代表一個人好奇心的大小。

認知需求低的人通常不太願意“動腦子”,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而認知需求高的人呢,他們更願意讀書,通過學習新知識來滿足自己的認知需求。

因此,我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我們對事物的好奇心是建立在不斷學習、提升認知的基礎上的。

對於大多數成年人來說,在世界用事實、備忘錄和正確答案把我們塞滿之前,我們要學會保持着對事物的真正好奇心。

擁有了好奇心,相當於自己永遠對輸入不關門、不封閉。只要輸入不停,就是永遠給自己以機會。

我們需要懷着一顆敬畏之心去凝視着這個世界,不把任何事情視爲理所當然,嘗試覺察事物的不同角度,發現事物不同方面的表現,讓自己餓心思更加細膩。

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不是假設我們知道或應該知道的答案,而是表現出學習、實驗和吸收的慾望。

重拾孩子般的好奇心可以提高創造力,

心靈比我們想象中更具可鍛造性。

如果我們假裝生活是一個漫長的讀幼兒園的過程,我們的心靈也可能會保持童真,保持好奇。

文章作者簡介:燦亮,靜坐冥想師,心理諮詢師,終身學習踐行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