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寂靜裏,傾聽自己的聲音

世界勢不可擋,而人卻很弱小。一個人甚至沒有力量去對付自己的過去和歷史。

——馬克·斯特蘭德

如果想在山巔看日出,需要穿過漫長的黑夜。

通往山頂的路起初是寬闊的,地面平坦,周圍人聲嘈雜,卻使人心安。漸漸地,身邊的人越來越少,呼吸開始變得急促,而眼前的臺階卻越發狹窄、陡峭,山像是立了起來,巨大的岩石橫亙在眼前,彷彿從天而降。

繞過岩石繼續向上走,腳步一步比一步沉重,額頭上的汗珠不斷往外溢出,衣服也溼透了。耳旁有微風吹過,身體時不時感到一種踏空的眩暈,彷彿下一秒就要墮入無底的深淵。

懸崖峭壁之間,彷彿是從生到死的跋涉,當無盡的黑夜吞噬了前方的路,內心被巨大的疲憊、恐懼佔據,精神也不由自主地陷入自我懷疑的境地。“如果早知日落時攀登會如此緩慢、困難,有時甚至乏味,我會選擇步行至當地的一個山谷,屈從於這有限的風景、消沉的想法。

然而在抉擇之前,誰能看清未來的事呢?王小波在《我爲什麼寫作》的開篇寫:“有人問一位登山家爲什麼要去登山——誰都知道登山這件事既危險,又沒什麼實際的好處,他回答道:‘因爲那座山峯在那裏。’”

把人生視爲一場獨自的攀登,長途的跋涉遙遙無期,但也是在這樣的人生中,我們不斷追求、夢想。

我不確定我站在何處

在朝向翅膀的漫長旅途中,

我坦然接受,當事物來臨

又讓它們離去。在這件事上

我沒有最終決定權。

——馬克·斯特蘭德《靜靜站立》

對詩人來說,當下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世界旋轉而去,無法觸及/它最終什麼也不包含/除了自身的黑暗。”面對未知世界的無力感,現代生活裏的孤獨、焦慮,是他早期詩作裏反覆出現的主題。

然而他不認爲自己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如果我是悲觀主義者,我不會寫任何東西。也許我對世界有種消沉、無望的看法,但我每天醒來都準備好去面對。”

而那些來自冬夜裏的恐懼和自我懷疑也常常在登上山頂的瞬間消散而去,“因爲我在這兒,在我的狀態之巔,感受浩瀚碧空環繞我成就的腳手架。”

或許世事就是如此——遠遠地看去,不覺崎嶇坎坷;然而走入其中,地面卻是高低不平,曲折險峻;等到走過之後回頭看,那路卻好像又非常平坦了。

摘自爲你讀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