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拾零》

20201022(641):《民俗拾零》

        作者,張林章,字儒安,伊川縣彭婆鎮張溝村人,生於1930年,7歲入本村私塾讀書5年。1948年至1958年,任張溝村財糧,1958年至1960年,任呂門鄉木業社會計、綜合廠會計。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一直擔任本村企業負責人和副業股長職務,在村常年擔任民間團體組織者和“紅白”理事主事人等,在長期擔任農村基層幹部中,爲人謙和、處事公道、樂於奉獻,爲鞏固村級組織建設,發展壯大農村經濟,活躍村級文化生活,構建和諧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被鄉鄰們譽稱“大紳士”。

        本書作者是我的老父親,這本書出版的背景是在祖國六十華誕之時,恰逢老爹八十大壽(2009年)那年,爲了完成老爹的一樁夙願--“延續千年之習俗”而做出的一點個人貢獻,把老爹幾十年來在日常生活中經歷過的,以及注意蒐集、編撰、整理到的有關民俗、禮儀、風水、當地民間傳說等等方面的內容結集成冊;書中雖然沒有用華麗的語句來詮釋,而是在淺顯中蘊涵着深奧的哲理,對於教育下一代,啓發青少年的智力,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所以才印製成書,分發給前來參加老爹八十大壽的親朋好友們。

        本書的順利付梓,曾得到了好多親朋好友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如原洛陽師專校長、著名教授、作家、文學評論家葉鵬、洛陽理工學院原副院長、世界漢詩協會副會長譚傑......等等多人在百忙之中爲老爹的這本書題詞,寫序;做生意的表哥拿出了這次出書所有花費的費用,幾個在外工作的本家叔叔,也是爲這件事忙前忙後,校對,整理稿件,出謀劃策;特別是縣文化研究院院長宋贊彬的總策劃設計,更是讓這本再平常不過的一本書上了一個檔次。

        老爹曾在整理完稿件時,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人生財富,不在官位大小、金錢多少,而在文化禮義。知禮,則明禮明智;知義,則有勇有謀。堆金積玉,不如積文,澤被鄉里,惠及子孫。鑑於此才把收集整理之民俗知識編輯刊印,散發親朋,啓裕後昆,教以禮義,琢以成才。老爹的這番話,言語質樸,卻道理深刻,我們後輩還有什麼理由不以之爲準繩,奮發向上呢?

        最近,由於偶然的機會,又重新拾起《民俗拾零》這本書,來慢慢品悟,才讓我更深層次的體會到了老爹的良苦用心。《民俗拾零》這本書雖然很不起眼,像沙漠中的一顆很細的沙粒,似大海中 一滴微小的水珠,與寫作大家們根本沒法相比較,但老爹出這本書不是爲了出名,也不是爲了掙錢,目的是想留給子孫後代一些惠及一生的有用東西,其價值是沒法用金錢來衡量的。這本書在別人眼裏也許微不足道,但對於我們家人來說,是真正的“寶”,是我們家人的一大筆財富,是用多少錢也買不來的。

      (昨天寫過《我們家的財富》這些文字以後,好多朋友們打來電話,還加以評論,並且詢問一些情況;所以今天以續之,對這本書的一些其他情況簡單介紹一下,以示明白,多謝各位一直以來對我的拙作的關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