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討論工業時,我們在想什麼

前不久看到一篇知乎上的問題,好像問的是中國的工科生爲什麼這麼多。一位回答者寫的內容大致是說,中國工科生多是爲了發展工業完成原始積累,等到以後富裕了,就可以像美國那樣讀商科、文科的多了。最後還喊了一句口號,曰:我們這一代人學工科,就是爲了讓下一代能學上文科、法律。

儘管中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比美國低,但比起美國,中國的工科生比例算是多很多了。現在大學畢業生有約三分之一是工科生,歷史上也有過一大半工科生的時代。相比之下,美國工科生的比例還不到7%,商科、金融反倒是美國大學招生最多的專業。是不是說,工業在美國就不重要呢?

近些年來,美國人一直在爲他們的基礎設施老化的問題而頭疼。不是說政府拿不出錢來修理,而是他們已經沒有足夠強大的工業去支持了。由於資本追求利潤最大化,美國已經成功地把大多數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了海外工資較低的地方,成就了像富士康這樣的一批企業,而美國本土的工作機會卻在減少,導致失業,因爲科技創新的發展並不能彌補產業轉移所失去的工作崗位。1990年,美國尚且有大部分州是以製造業爲主;到了最近幾年,醫療反而成了絕大多數州的經濟主角。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吧?

所以,奧巴馬提出重視STEM學科(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提出「再工業化」的藍圖,並不是簡簡單單地騙取選票,而是爲美國的未來着想。美國現在開始投入大量精力鼓勵創客運動,開發頁岩氣,建設高速鐵路。雖然美國工科生很少,但他們越來越「值錢」。

在蘇聯解體後,前蘇聯國家爲了服務業而逐漸廢棄原有重工業基礎之時,只有白俄羅斯等少數地區保留了重工業。對此,白俄羅斯一位官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工業不僅是物質產出,它同時是一種文化。工業會激勵人們學習,所有孩子都有上大學的強烈願望,而不是滿足於賣點東西掙錢就能活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