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資治通鑑》[755]| 爲什麼有人給司馬昭平叛諸葛誕的做法點贊?


【資治通鑑白話文】

甘露三年(公元258年)

春,正月,文欽對諸葛誕說:“蔣班、焦彝因爲我們不能突圍而出走,全端、全懌又率衆降敵,如今正是敵人沒有防備之時,可以出城一戰了。”諸葛誕及唐諮都認爲如此,諸葛誕和唐諮等人都認爲很對,於是就大力準備進攻的器具,連續五六個晝夜進攻南面的包圍,想要突破重圍而出。圍城營壘上魏國諸軍臨高發射拋石機、火箭,燒燬吳軍攻壘裝備,箭石像雨一樣瀉下,死傷者遍地,流血充滿塹溝,諸葛誕等又被迫返回城中。

城內食物吃盡,出城投降者有數萬人之多。文欽想把北方人全部放出去,只留下吳軍堅守,諸葛誕不聽,由此兩人相互懷恨。文欽平時就與諸葛誕有矛盾,只是因爲反對司馬昭的想法相同而結合,事態緊急了就愈加互相猜疑。文欽進見諸葛誕商量事情,諸葛誕當場斬殺文欽。

【點評】

文欽與諸葛誕一向不和,當初毌丘儉、文欽造反的時候,諸葛誕殺了毌丘儉的來使,還搶先佔領了壽春,文欽與諸葛誕積怨更深。現在文欽提出來,把諸葛誕的人馬都打發走,諸葛誕的第一感覺肯定是:那我不就成了光桿司令了嗎?隨便你對我主宰?

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在壽春的地盤上,諸葛誕還是說了算的。於是,諸葛誕就把文欽給殺了。城內的這場內訌,使本來就艱困的守軍更是雪上加霜。

文欽的兒子文鴦、文虎領兵在壽春旁另一小城中,聽說文欽被殺,就想帶兵去爲父報仇,但衆人不爲他們效命,二人隨即獨自越過城牆逃出來,投奔司馬昭。軍吏請求誅殺二人,司馬昭說:“文欽罪不容誅,他的兩個兒子本來也應該殺掉。但文鴦、文虎因走投無路而歸順,而且城還沒攻破,殺了他們就更堅定了城內敵兵的死守之心。”

於是赦免文鴦、文虎,讓他們率數百騎兵巡城高呼:“文欽之子尚且不被殺,其餘之人有什麼可害怕!”又讓文鴦、文虎都擔任將軍,並賜爵關內侯。城內之人聞訊都很高興,而且人們也日益飢餓睏乏。司馬昭親自到前線,見城上拿着弓的人都不射箭,說:“可以進攻了!”於是四面進軍,同時鼓譟登城。二月二十日,攻克壽春城。

諸葛誕窘急,單馬率領麾下從小城突圍欲出,被司馬胡奮的部將擊斬,夷滅三族。諸葛誕麾下的數百人,都拱手排成隊列,卻不投降,每殺一人,就問其餘的人降不降,而他們的態度終究不變,以至於最後全部殺盡。吳將於詮說:“大丈夫受命於君主,帶兵來救人,既不能取勝,又要被敵人俘虜,我決不如此。”於是就脫掉盔甲突入敵人兵陣而戰死。唐諮、王祚等人都投降了。俘虜的吳國兵卒有一萬多人,繳獲的兵器堆得像山一樣。

【點評】

前邊曾經說過,諸葛誕之所以採取固守壽春策略,是寄希望於雨季,水淹魏軍。但是自圍城以後,老天就沒有下過一滴雨。然而,就在城池被攻破,天卻突然降大雨。《三國志》:“城既陷,是日大雨,圍壘皆毀。”也就是說,城破那天,大旱了近一年的淮南開始狂降暴雨,司馬昭的圍壘全部被澆垮了。諸葛誕只要再多堅持一兩天,就突圍出去了。歷史有時比劇本還神奇,爲此,《宋書》裏邊感嘆到,這是天意要使諸葛誕敗亡。


司馬昭當初包圍壽春的時候,王基、石苞等人都想急攻。司馬昭說:“壽春城池堅固而兵力衆多,攻城一定受挫,如果再有外部敵人來犯,就要內外受敵,這是危險的做法。如今三個叛將(諸葛誕、文欽、唐諮)聚集於孤城之中,天意或許會讓他們同時被殺,我當以完備的計策把他們圍困在城中。我們只堅守三面,如果吳兵從陸地而來,軍糧必少,我們就用遊動的輕騎兵斷絕他們的運糧道路,這樣可以不戰而打敗敵人。吳兵失敗,文欽等人必成籠中之鳥了。”

於是命令諸軍停止進攻堅守不動,最終沒費什麼勁攻城,就拿下了。

又有人建議說:“淮南地區仍爲叛逆之徒所佔據,這些吳兵的家室都在江南,不可放他們回去,應該把他們全活埋。”司馬昭說:“古人用兵,以保全對方的國家爲上策,只殺其首惡而已。吳兵得以逃回去,正好可以顯示我國的寬宏大度。”

結果對降兵一個都沒殺,全部安置在京師附近三河地區。拜唐諮爲安遠將軍,其餘裨將,都有官位稱號,衆人悅服。其餘淮南將士吏民被諸葛誕裹脅的,全部赦免。允許文鴦兄弟收斂父親,撥給牛車,送回家鄉安葬。

司馬昭給王基寫信說:“當初,大家議論紛紛,要求轉移到北山的人很多,當時我沒有親臨營壘實地勘察,也認爲應該轉移。將軍深入地考慮利害得失,獨自堅持固定的意志,上邊違背朝廷詔命,下面拒絕衆人之議,終於制服敵人擒獲賊兵,即使是古人所說那些忠臣良將,也不能超過你。”

司馬昭想要遣諸軍輕兵深入,招撫迎接唐諮等人的子弟,或許還能有機會乘勢滅了吳國。

王基進諫說:“當初諸葛恪乘東關之勝,竭盡江南的兵力以圍攻新城,城既沒有攻克,而兵士也死了大半。姜維乘洮西之勝,輕兵深入,結果糧餉不繼,覆軍於上邽。大捷之後,上下之人就會輕敵,輕敵則考慮困難的一面就不深。如今吳國新敗於外,又內患未平,這正是他們加強戰備之時。況且我們大軍出動已超過一年,人心思歸。如今殺死及俘虜敵軍有十萬之多,諸葛誕等罪人伏法,自歷代征伐,也沒有自己毫無損失就獲得如此重大勝利的。武皇帝曹操在官渡擊敗袁紹,也自以爲所獲已多,不再追擊,是擔心萬一受挫,有損軍威。”

於是司馬昭就停止了這次行動。任命王基爲徵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並晉封他爲東武侯。

(東晉著名史學家)習鑿齒曰:

君子認爲,司馬大將軍在這次戰役中,可說是能以德攻城。建功立業者採用的方法不同,各有各的路徑偏好,不能兼得。因此窮兵黷武的雄傑,就會死於不仁;心存禮義之國,就會喪於懦弱退讓。如今一次征戰而擒獲三個叛逆,俘虜衆多吳國兵士,全部佔據了淮浦地區,殲敵十萬,可以說是宏偉了。但還沒等坐安穩,就獎賞王基的功勞;在吳人中播種恩惠,攏絡異國之人的感情;恩寵文鴦,安葬文欽,不記往日的怨恨;不責怪諸葛誕手下的兵將,使揚州人民,心懷羞愧。功高蓋世而人們樂於看到他的成功,業績廣大而敵人也懷念他的恩德。武功既成,文德亦洽,這樣的功德推廣開來,天下誰還擋得住他呢!

【點評】

司馬懿當年打孟達以及平定遼東,取勝後都是屠城,司馬師平叛毌丘儉之後,在淮南大開殺戒。而司馬昭採取了與自己老爸,哥哥不一樣的懷柔策略,對於投降的吳國將領如唐諮、王祚、文鴦、文虎等都封了官職;對投降的吳國士兵一個不殺,全部安置在附近郡縣;對於淮南被諸葛誕脅迫的軍民全部赦免;他恩寵文鴦,安葬文欽,不記往日的怨恨,的確非常難得。

習鑿齒本身是晉朝人,他的此番溢美之辭,有爲當朝歌功頌德之嫌。然而,不得不說,司馬昭此次平叛顯示了較高的軍事才能,他的戰後善後處理,大度寬容,堪稱是武功、德惠的完美典範,當然也是他爲禪讓奪位而處心積慮的收買人心之舉。

經過這次戰爭的洗禮,一批忠誠於司馬家的年輕將領脫穎而出。這批人在忠誠對象方面,與以前的將領有本質的區別。他們與曹魏皇帝沒有歷史上感情的聯結,而是在司馬家族領兵中出人頭地的,所以對司馬家感恩戴德,繼而成爲司馬集團的骨幹力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