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少年團改編《一塊紅布》被罵上熱搜,誰該背這個鍋? 偶像男團改編《一塊紅布》,爲什麼被罵上熱搜? 樂迷、粉絲兩邊不討好,爭議背後誰該背鍋? 改編作品如何平衡文化多樣性與年輕化表達? 先聲話題

作者 | Nicole          編輯 | 範志輝

"那天是你用一塊紅布,矇住我雙眼也矇住天,你問我看見了什麼,我說看見了幸福"。

對於許多搖滾樂迷來說,崔健的《一塊紅布》無疑是有着時代意義的經典之作。在剛剛開始主張思想解放的1988年,這首歌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成爲崔健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作之一。

三十多年後,這首歌的再次"出圈",卻顯得有些意外。

偶像男團改編《一塊紅布》,爲什麼被罵上熱搜?

10月19日,#如何評價一塊紅布改編版#衝上熱搜,崔健再次勾起一代樂迷們的回憶,也因爲不恰當的改編引來諸多爭議。

在某綜藝舞臺上,時代少年團的兩位成員宋亞軒和劉耀文共同表演了這首歌。不過不同於搖滾式的表演,《一塊紅布》被改編成了一支韓流風的偶像唱跳秀。

在兩人的改編舞臺中,歌曲被改成電子舞曲風格,舞蹈也是滿滿的韓流愛豆風。最引發爭議的是二人的舞蹈動作設計,在昏暗的紅色燈光下,兩個少年相視對望,一邊唱着"我說我看見了幸福",一邊扯下彼此眼上蒙着的紅布。

且不說兩個15歲的小男生能不能唱出歌中的時代況味,舞蹈中稍顯曖昧的肢體動作,在煙霧繚繞昏昏暗暗的舞臺效果的烘托下,總讓觀衆產生一些"心照不宣"的聯想。

在崔健的《一塊紅布》中,這塊紅布既是歌詞中情侶間表達愛意的載體,在哲學意義上又象徵着自我矇蔽自我救贖,在大背景下還隱喻着當時的時代環境。而這首歌之所以被奉爲經典,也在於不同的時下它總能被賦予新的意義。

30多年來,雖然崔健沒再唱這首歌,但江湖上卻處處有着這塊紅布的傳說。比如,在《我是歌手》的舞臺上,孫楠曾將《一塊紅布》與《南泥灣》進行混搭,抒情加搖滾,在致敬經典的同時唱出了自己的風格,受到許多觀衆的喜愛。

近年來,我們經常能在各種綜藝節目中見到很多的翻唱改編,雖然時而也會有翻車現場,但大多數時候,聽衆對於翻唱的寬容度很高。比如華晨宇就曾在《天籟之戰》的舞臺上改編了86版西遊記片頭曲《雲宮迅音》,以搖滾+說唱的演繹方式創作出新作《齊天大聖》,從創作到演唱都具備極高的完成度。改編千千萬,總有觀衆喜歡你的這一版。

換句話說,經典作品並不是不能改編,但前提是要遵循基本的改編邏輯。而此次時代少年團的改編版遭到了這麼大面積的斥責,一方面是樂迷們上升到"音樂價值"的審判,一方面是愛豆粉絲們集體的控評和打抱不平。

流量藝人是原罪嗎?還是這屆的樂迷們要求太高?這個鍋應該誰來背?

樂迷、粉絲兩邊不討好,爭議背後誰該背鍋?

事件發酵後,樂迷們把矛頭指向兩位藝人,認爲他們"褻瀆"了這首搖滾經典,直指"精神內核盡失",打着改編的旗號實則在"賣腐"。而粉絲們爲了維護自家愛豆的權益,控評洗廣場只是常規操作,唯粉直接將矛頭指向經紀公司時代峯峻,認爲他們爲了節目素材過度消費兩位藝人。

面對輿論壓力,這首歌的編舞師也迴應改編爭議:新版本實際上想要傳達的是"孤獨症患者,用布遮眼睛想要表達的是心境被蒙上一層紗,找不到抒發的入口,直到兩個人相遇,在共同探索的過程中,他們成爲了彼此世界的色彩(即一抹紅色)。

關於舞蹈背後的意義,粉絲和樂迷各執一詞,但在大衆輿論場裏,不論是音樂還是粉圈,搖滾還是流行,它們都是應該圈地自萌的存在。一旦因爲爭執吵"出圈","天下苦粉圈久矣"的刻板印象便會再次引發各方討論。

一方面是樂迷和粉絲的爭執,另一方面則是粉絲與經紀公司的battle,事件中的兩名偶像藝人反而處於一種置身事外的狀態。這也正反映出在粉絲經濟下藝人能動性的有限,甚至是"工具人"般的存在。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在今年大熱的《乘風破浪的姐姐》中改編新褲子樂隊的《艾瑞巴蒂》時姐姐們的強勢有主見,可以大大方方地說"不"。而對於初入娛樂圈、年齡資歷尚淺的偶像來說,他們的選擇就很有限。在當下的偶像產業邏輯中,依靠粉絲的偶像藝人要盡力滿足粉絲的幻想,需要依靠着經紀公司的運營打造"人設",日常"營業",可供自己發揮的空間本就很少。

在節目花絮中,兩名偶像藝人其實對這首歌的改編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欲言又止地提出"伴奏能不能用吉他別用鋼琴…",但他們的觀點顯然沒有那麼重要,最終還是要按照原先的編舞進行表演。表演結束後,兩名藝人自己也表示"我感覺好尷尬,我在臺上我都不知道我幹嘛"、"強行改編,最爲致命"。

在這種不夠良性的音樂生態中,既無形中固化了人們對流量歌手的刻板印象,同時也折射出在"娛樂至死"的時代背景浸淫下的文藝作品創作。

改編作品如何平衡文化多樣性與年輕化表達?

知名音樂博主@耳帝評價改編後的《一塊紅布》是"偶像流水線式的內容生產方式",認爲這次的改編無視表演者自己的想法與審美,聽不到任何真實的意志和真誠的信念在裏面。

改編的歌曲足夠真誠嗎?單純從內容創新的角度,即使粉絲認爲"改後的版本賦予了這首歌新的靈魂",但大部分網友似乎並不買賬。按照編舞師的迴應,紅布是孤獨症患者心境的一層紗,是對原歌曲中紅布這一意向的延展與創新表達。

但原曲中"紅布"的內涵外延都太過厚重,無論是歷史的還是個體的層面,都讓這塊紅布的意義變得更加深刻。毫無疑問,兩個15歲的少年顯然沒有足夠深厚的人生閱歷來承載起這份厚重,改編版綿軟無力的舞蹈也沒有表達出成長的力量。

崔健很多年前也聊起過自由表達的話題。他曾在採訪中提到,所謂的言論自由是在於自由暢想。什麼叫自由?自由是給幹事的人,是一點一滴的工作、爭取每件事都要做成的那些人,自由對於他們來說纔是有價值的。

在這次爭論中,"自由"的意義已然跳脫出創作者的自我表達,而變成多元文化碰撞時的一種萬能說辭,一旦有人對改編提出反對意見,那他就是對年輕化表達的不尊重,是對偶像文化粉絲經濟的歧視。

談到對音樂的理解,崔健也認爲,流行音樂必須得融合到社會的綜合範疇裏去談論。每一個音樂都有嚴格的介入時代的標準。搖滾樂在批判,布魯斯音樂在抱怨,Hip-hop音樂在罵種族歧視,所有東西都能找到它跟社會之間發生關係的那些點。

從這個層面去理解,時代少年團改編的《一塊紅布》並沒有從某個角度去記錄和反映時代,更多的是一種現代元素的無意義疊加,空有一個韓範流行的外殼,實際上還是沒有跳出粉絲經濟的框架。

更具諷刺意義的是,作爲一次全新的改編舞臺,這樣的表演從想法到成型都要經過藝人團隊、編導、製作、編曲等衆多專業流程,但凡任何一個環節提出質疑的意見,都不會引起這麼大的爭議。而編舞師在迴應中稱甚至沒有看過原舞臺,也是引起衆怒的原因之一。

年輕化表達本沒有錯,但改編必須堅持專業主義精神,而且要足夠"真誠",既要致敬經典把握經典內核,更要了解音樂所處的時代和人文背景。改編不是爲了譁衆取寵,更不是爲了迎合羣體需求,只有足夠尊重作品本身,纔有可能創造出更優秀的作品。

先聲話題

話題內容:你如何看待兩位男團偶像改編的《一塊紅布》?還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改編作品?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觀點和看法,我們將會在本週發佈的文章推送內,從所有留言評論中,擇優挑選2位讀者,各送出先聲精選的好物一份。獲獎名單將在每週日的“先聲週報”欄目中公佈,請保持關注。

排版 | 安林

本文爲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我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