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那年的我們

16歲,花一樣的年齡,能做哪些了不起的事呢?

高一的兒子週末回家來,看着他作業的字就忍不住吐槽嘮叨,或者是因爲我的吐槽,也或許是因爲成爲了高中生,開始了寄宿生活,覺得自己可以擺脫父母的監管了,而這種放飛自我的感覺,美好得讓他有些飄飄然了。

兒子聽到我的吐槽後,內心不以爲然,嘴上雖沒說什麼反駁的話,但一種對抗的情感氣氛在我們之間產生着。

我忍住說教的衝動,出門買菜去了,一個上午我都在思考,我該用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和兒子對話,他纔會認真的對待、思考,然後反思?怎樣才能讓他自己去領悟一些道理?

中午是我們倆個人的午飯時間,剛好最近在看《請回答1988》,兒子之前看過影評知道這部影片,我大概的介紹了劇中幾個人物,他們如何對父母的一些小細節。

我隨意的討論着,告訴兒子這片子也讓我想起我的高中生活,“知道我上高一不久就做了一件什麼事嗎?”

我上高中時離家較遠,隔了幾個鎮,一般一個月回一趟家。

那一次回家後,同是一個村子曾一起上過學的表姐,欲言又止又小心翼翼的告訴我一個噩耗。

我附近的一個好朋友,小學到初中時同學,剛去讀的中專學校,她的爸爸前段時間上山打柴時誤傷了自己,因爲搶救不及時而去世了。

這真是一個噩耗,在當時的農村,一家之主是主要的勞動力啊!我的同學是長女,下面還有弟弟妹妹,媽媽長期身體不好,很瘦弱,幹不了多少農活。

爸爸不在了,已經夠悲傷的了,還面臨着,剛去外地上中專,以後的學費和生活費,這個巨大的難題。

我不知道我能做些什麼來幫助她,除了去看望她,陪伴她一下,我還能做什麼?

從她家回來我就坐在桌前,我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小的,於是我開始一封一封的寫信,給初中的同學寫。

92年的農村,沒有人家裏有電話,只能通過寫信來聯繫。

那個時候的我們,一羣十六七歲的少年,也沒有多少零花錢,不過也硬捐到好幾百元。

更重要的是,有同學家人是打井的,於是幾個男同學一起用工具,幫那位同學家裏打了一口用手稍微用力按壓就出水的井。

解決了她媽媽到很遠的河裏艱難挑水的難題,這樣她家所有的用水都能在家門口解決,喫喝洗衣,餵豬澆菜。

同學原本已經要退學的了,中專的老鄉,同樣是一羣十幾歲的少年,在學校組織了捐款,還幫她向學校申請了助學金。

就這樣,我這個內向膽小,在班級裏面沒有多少存在感的同學,順利的完成了學業,成爲了一名婦產科醫生。雖然分配到一家鄉鎮醫院工作,但對當時的農村孩子來說,無疑是最好的出路。

我們的十六歲,和另一羣小夥伴,托起了一個同齡人的未來。

在當時我們都沒有太多的想法,只想着儘自己的力量去溫暖幫助身邊的朋友。

很多年來也不曾爲此自詡過,甚至不會經常想起這件事。

如今人過中年,回頭去看,當年的懵懂少年憑着一腔熱血,竟然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畢竟以那位同學懦弱內向的性格,在農村退學後很難會有一個更好的出路。

講起這個故事,除了和兒子分享自己青春記憶外,還想給兒子傳遞,我們學習讀書,讓自己慢慢的變得明理後,應該要更加理解這個世界,理解他人。

我們已在漸漸的長大,年齡不是讓我們變得更加唯我獨尊的,而是讓我們更能理解父母,理解身邊的人。

我們享受着父母、老師、親人的疼愛,而這一切並不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還要學會去愛身邊的人,學會給予和付出。

兒子聽完我的故事之後,真誠的表達了對我的敬意,更重要的是,我們明顯的感受到我們之間流淌的感情不一樣了。

或者讓孩子瞭解父母曾經的故事,也是改善親子關係的一種途徑。

費盡心思,不過想與你有更美好和諧的關係,這就是父母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