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良心’,葬送了誰的幸福?

打小就經常聽到村子裏鄉親對於‘良心’二字的調侃說笑。

“背良心?良心到底有幾斤啊?哈哈”

也經常聽到村子裏一些老人對於兒子或兒媳不養活他們,進行‘良心’二字去謾罵,類似如下這樣的氣話,粗話。

“你媽的*,你不知道從哪個樹杈掉下來,石頭縫裏蹦出來的,不是你娃子捧着奶頭帶勁喝奶那會啦,現在翅膀硬了,不養俺們這老傢伙!夜裏躺牀上好好摸摸你的良心,還在不在?對的起誰?!讓哪個狗吃了麼?……”

有的膽大不怕人笑話的,直接就懟回去。

“良心?早都讓貓娃拉走了!老了,一無是處,還嫌這不好那不好的,認你的老思想,掛起功勞牌,就是不養你又能咋了?!誰讓你當初要去養哩?你給他扔到夜壺裏淹死不也一了百了,哪來這麼多事?!”

通過,以上這種日常爭論的語句裏,不難發現,良心二字,在故鄉的農村,是多麼沉重,任何事都可以冠以‘良心’二字進行謾罵,特別是鄉里鄉親眼裏的那個‘孝順’的思想,格外在乎。

何爲孝順?雖然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說,但在故鄉的傳統裏,就是聽父母的話順着鄉親們主流的思想,否則就有不孝的嫌疑。我在這裏不妨簡單舉幾個例子。

比如,父母爺奶等親戚族人讓你嫁給誰或者娶誰,那麼你說個不,那就是對他們眼光的懷疑,很容易被他們說你是一個沒良心的東西。

比如,在人情世故里,對待喪事,大家都是哭哭啼啼的,驚天地泣鬼神的樣子,倘若你不哭,哪怕是連裝模作樣地吼兩聲也沒有。不用懷疑,甚至當面都會有鄉親說你一點良心都沒有,真她媽不孝云云。畢竟死也是人生大事,你這樣不哭不鬧,違背傳統。

再比如,當下的自由戀愛中或婚姻生活裏,也很容易遇到這樣的事。當你自己看上了某個男生或者某個女生要戀愛時,父母家人不喜歡,讓你斷了聯繫,你就要斷了,否則就說辛苦把你養大了,不聽爹媽的話,沒良心了啊等;當幸福婚姻裏,遇到女方的父母或者男方的父母,不停地提要求,造成雙方矛盾在不停升級下,都不願爲了兩個人的幸福妥協,只在現實利益裏計較得失,婚姻自然地走向分崩離析,不僅影響了小夫妻的幸福未來更給讓他們年幼的孩子成了單親孩子……

如此等等,不一而論。

正好,最近讀完了巴金的小說《愛情激流三部曲》中的《霧》,裏面的男女主人公周如水跟張若蘭。

他們雖然彼此愛着,但是最終沒能走到一起,即便是作爲女主的張若蘭還壯着膽子去表白,願意用所有的愛幫助他,拯救他,但他卻還是拒絕了。

即便是周如水的幾個朋友對他不停的勸說,讓他不要放棄自己的幸福,但還是放棄了。因爲他覺得自己父母把自己扶養長大挺不容易的,不能爲了自己的幸福,而成了他們眼裏的不孝子,讓他良心難安!

書中,他的朋友陳真,說過這樣一句反擊他所謂良心二字的話,大概意思如下。

父母一心想讓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一直給他們希望和幫助,卻等到他們長大了,又親自建一座囚籠,把他們關進去,再毀掉他們幸福的希望和追求!孩子是一個自由的生命,不屬於任何人的附屬品!既然如此,就要讓他們嘗一嘗這種因爲他們自己的錯誤的思想所釀造的苦果。

不過,作爲男主人公,自始至終放不下對於良心二字的顧忌。

對父親要求他回去做官一事,明明知道自己不喜歡做官,但爲了安慰所謂‘良心’,覺得不好拒絕;對於母親的病,明明知道,一旦回去,就肯定不能再出來了,但爲了所謂‘良心’,不得不回;雖然知道,對於家裏的那個被父母安排的婚姻不滿意,對那妻兒也沒有感情,但爲了安慰所謂的‘良心’,不得不面對他們。

一直在個人幸福和所謂的良心譴責間徘徊的他,並沒有回去,卻等來家裏那個不愛的妻子已經去世兩年的消息。那個曾向他表白,願意去一切來愛他的女主人公張若蘭,也帶着無限傷心離他而去。

他多麼好的個人幸福,就這樣失之交臂,爲了所謂的‘良心’二字。

這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故事,八十多年過去了,如今,我們現實裏這樣的例子還沒有消失。

不知道多少人的婚姻是無愛的勉強維繫,不知道又有多少人的美好情緣被葬送,更不知道這所謂‘良心’還要影響我們到何時纔會斷絕呢!

所以,所謂‘良心’二字是一個籠統的東西,包括了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我們要做的是,應該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做出正確的的判斷並敢於堅持下去。而不是說,父母或親戚鄉親們要求我們怎麼樣就必須怎麼樣,無條件地接受他們的安排,迎合這種‘良心’的綁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