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觀《金剛經》(27)

金剛經 第二十七品 無斷無滅分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對於以般若正見悟入本心、契入本心、見到本心的修行者,會非常清楚地明白,任何一種落入概念的分別執著,對於本心而言,都是天空裏的浮雲。

但是對於尚未悟入本心的修行者,至少在理上明白般若智慧本自超越二元分別,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對未來正確悟入本心的一種保障。

對於始終安住於般若智慧境界的佛陀來說,金剛經所有的內容對他自己而言都是沒有任何必要的,他本身就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是他,已經圓滿覺悟的他,對他而言,遍法界所有的一切,都是般若智慧的體現,都散發着般若智慧的光明。只是這種境界實在無法言說,而爲了讓有緣的生命昇華到這種智慧境界,又不得不方便而說,那也只能一邊說一邊掃,說空怕弟子執著空,說有又怕弟子執著有,所以很多時候佛陀會說,不可說,不可說。即使說了很多,也會補充一句,如來無所說。

上一小節,佛陀開示不應以三十二相去認識如來,那麼我們就有可能就會落入另一種機械的見解: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空性智慧本心,如鏡,色聲香味觸法,如鏡中之影。將影子認作鏡子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將鏡子看成不顯任何影子的某種想象中的東西同樣是一種錯誤的認識。鏡子本來就可以顯現各種影像,不能顯現各種影像,必定不是鏡子。所以佛陀敦敦教導說: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僅如此,佛陀還進一步深入地開示: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什麼是諸法斷滅?既不承認影像的存在,也不承認鏡子的存在,否定一切,就是斷滅見。

鏡子是存在的,雖然是一種無形的存在,但並不是絕對的虛無,因爲影像雖然是虛幻的,但沒有鏡子,影像於如何得以顯現呢?

影像,本來就顯現在鏡子之中。本心之鏡,雖然找不到一個不變的實體,但這本心之鏡能清清楚楚地顯現一切相,這是我們當下即可證明的事,不需要任何其他證據,我們的生命本身就是證據。雖然生命是無常的,但當我們穿越這無常的影像,就可以通過本心本具的覺性智慧照見本心的樣子。而這個過程,其實正是本心的自覺、自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