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道溝平崗遊記

十三道溝平崗遊記


  長白樂途,在路上。

  秋風吹來,捲走了纏綿整個伏天的炎熱,也掃去了人們心頭積鬱了一季的煩躁。此時秋高氣爽,遍地清涼,天是高的,雲是淡的,正是登山徒步的好時節。

  經過一個伏天的休息,長白樂途隊員已經按捺不住要去登山的情緒,週一就開始在羣裏問這個週末的活動是什麼路線?路途是遠還是近?好走還是不好走?徒步羣裏瞬間便熱鬧了起來。路線專家老牛,不慌不忙,一會兒功夫在羣裏發佈了兩條路線。由於不少隊員爲縣慶準備節目,參加不了徒步,梁老師提出建議,人少就走近一點的路線,最後決定登十三道溝東崗。

  十三道溝村原是鄉鎮編制,坐落於鴨綠江邊,與朝鮮金貞淑郡隔江相望,2005年劃歸十二道溝鎮。

  本地人語言裏的“溝”,並不是單純地指一條山溝,而是人們從鴨綠江口由下游向上而溯,每有一條較大的支流水系匯入鴨綠江,人們就把這條支流水系所在的地方稱之爲“溝”。十三道溝在從頭道溝起至二十四道溝爲止的居中位置,是長白至臨江的交通要道和戰略要地。

  清至中華民國時期,中日合辦鴨綠江採木公司在十三道溝設分局,建有十三道溝到大湖的運材鐵道。東北淪陷時期抗聯第二軍第四師在這一帶多次同日僞軍作戰,聞名的間山峯戰鬥和套圈裏戰鬥都發生在十三道溝附近。

  在這附近名勝古蹟有:下隈子、十三道灣新石器時期遺址,冰湖溝瀑布,十三道溝裏仙人洞。

  週末很快就到了,這一天是8月24號,星期六,也是處暑第二天。七名隊員,早上八點十分從縣體育館出發,九點二十五分鐘到達十三道溝,在村北頭林場場部東停車,休整了五分鐘開始了登山。

  在山腳下準備登山時,碰到一個老漢和一個小兩口兒,應該是一家人。知道我們要登東崗時,年輕人就說:“這沒有道,不好走,你們上去,會把整個身體弄溼的。”老漢也帶着勸說的口吻說:“寧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我們對淳樸的老鄉的叮囑表示了感謝。五年來,我們徒步也是絕對避免走危險的地方,每次徒步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通過衛星地圖仔細研究才決定的要走的路線,基本是按照設計的路線走,沒有太大的出入。

  沿溝壑上走沒多遠,就有一片玉米地,順地邊穿過後,我們就進入樹林開始爬山了。果然,沒有道,但也沒有老鄉說的那樣險,只是山坡有些陡,有四五十度,對於有幾周沒有登山的我們來說也真算是考驗了。林子很密,灌木不多,沒有象那年輕老鄉說的把衣服都打溼。只是爬行在這麼陡的山坡上,沒用上十分鐘,大家就氣喘吁吁了。但是剛剛上山的我們還是比較興奮,梁老師、老牛在前面負責開路,黃大哥,董哥在後面給照相,這次參加的兩個女同志李華和楊姐負責美麗,擺POS。值得一提的是,本應該是有蘑菇的時節,除了看到一趟白蘑外,再沒有發現幾個。就這樣,我們基本沒有休息,用了35分鐘,一口氣攀上了第一個緩坡,上升高度垂直300米。緩坡是一個小的平崗,種的有糧食,有一戶人家,附近有一磚場,也已經廢棄了。在這能清楚地看到我們今天要攀登的山頭了。

  梁老師用來擦汗的手巾都擰出了水,不是因爲天熱出汗,而是因爲長時間沒有登山徒步造成的。要想登頂還有垂直300米的高度,大家不敢鬆懈,在此補充了水分,休息了有十幾分鍾,登山繼續開始了。

  穿過第一個緩坡小平崗,看到有一條上山的小道,這回不用攀高了,可以沿小道上去。路雖然好走了,不用那麼累了,但是給我們帶路的四頭牛卻讓我們感覺到了另外一種煎熬,看上去它們是一家子,有老有小,一路上它們留下的排泄物實在是味道難聞。可是沒有辦法,因爲這是人家的地盤,我們也只好跟在後面,沒法超越它們。如果沒有這些難聞的味道,這個林蔭小道還是很美的。時而綠樹蔗陰,時而露出藍天白雲。

  初秋的雲不象盛夏的濃雲那樣密佈成塊兒,而是疏散自如,那麼溫柔恬靜的一朵朵,一朵朵的懸浮於晴空中,讓人感到舒心有趣,怡然自得。

  美好的景色總是讓人忘記那些不好的東西。又半個小時後,便豁然開朗,走出小道,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平崗的邊緣,綠的草,藍的天,白的雲,再有百十米就登頂了,在這個位置看上去,彷彿到了崗頂就能伸手夠到天空一樣。美景讓我們忘記了年齡,大家都歡呼了起來。老牛、梁老師、李華率先衝了上去,站在崗頂,給我們的感覺就是站在了天上,神仙一般。黃大哥也興奮地喊到:你們快上去,我給你們在這留個影!說着,照着,大家來到崗頂,視野開闊了,心情舒暢了,經過兩個小時的攀登,終於到達了我們的目的地--十三道溝東崗。

  十三道溝東崗,沒有我們登過的十四道溝平崗那樣的遼闊,那樣的有滄桑感,也沒有金華平崗的秀氣和嬌媚,卻給我們一種神祕感。不知道幾十年前是什麼樣子,現在是整個一個大平崗,被各種樹木分割開了,有的象“心”形,有的象“葫蘆”形,大小有七、八塊。這裏的樹木也比剛纔說過的平崗上的種類多,白樺,柞樹,柳樹,楓樹,各種松樹……有的高入雲端,有的矮小玲瓏。我想,到了中秋過後,這裏一定能給我們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一個斕珊遍地的草原。

  平崗上石頭很多,能清楚地看到以前有種過地的地壠,現在已經是綠草茵茵,成了天然牧場;還看到了遺留下來的石磨,有的已經鑲欠在地裏;有人居住過的“霸王圈”和圈牛的牛欄,在地圖上看到了最明顯的“刀”形建築,就是“霸王圈”和圈牛的牛欄形成的樣式。我們在迷宮一樣的崗頂穿梭而行。穿行到第四塊草地左側,看到有一灣泉眼,汩汩流向山下,只是由於放牧,不能飲用,如果人工把淤泥清理一下,就是很好的飲用水。在海拔1100多米的高原上,要直線攀登600多米,在上面種地,可見我們的先人爲了生活,要付出多少辛勤的勞動。好在如今生活好了,再也不用這麼辛苦了,讓那些石磨在高原上見證我們先輩艱苦奮鬥、不怕困難的精神吧!


  十二點來鍾我們開始喫飯,大家把捎來的東西放在一起,喜歡喝酒的喝上兩口,昂貴的豬肉(已經20塊錢一斤)煎餅、油條、大蔥、米飯、泡麪各種飯菜,大家一掃而光,清掃戰場,準備返航。

  美好的景色總是看不夠,清新的天然氧吧讓人留連忘返。大家瀏覽完高原的勝景,走過七塊大小平原,戀戀不捨地往山下走了。上山容易,下山難。爲了減少難度,沿山坡下到海拔800米處就選擇走以前的老長臨公路。這條公路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是當時長白通往外界的唯一出路。當年到最近的鄰縣臨江要兩天的時間,往返要四天,十三道溝是中途休息的地方,現在到臨江一天可以兩個來回。走在盤山的老公路上,真是讓我們思緒萬千,以前先輩們爲了生存辛勤勞作的地方,現在是我們玩賞的遊覽勝地;以前通向外面世界的唯一道路,現在是我們追思過去的見證。我們也被先輩的努力付出,給我們留下的豐富的精神遺產而激勵着。

  這次徒步活動瀏覽平崗及喫飯共七個小時,行程十五公里,累計攀升高度620多米,長白至十三道溝來回車程三個小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