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隨想。

2019年的春節早已成爲過去時了,但是留給我們的記憶和思考卻永遠不會過去。

其中,電影《流浪地球》就是人們津津樂道的重點之一,特別是一些中青年、學生。好象誰不看這部電影就是“OUT”了。據說,票房已經排在國產片第二了,當然我對票房沒有興趣,但對這部電影也是充滿了好奇。

於是,我跟老婆也買了兩張票,每張票20元。要是每張票20元,票房是不會飈升到第二位的。有的地方是上百,甚至還高,甚至還有一票難求的情形。這也是繼電影《芳華》後看的又一部影片。

電影情節不很複雜,但是宏大的場景卻是令人震憾,的確是可以跟好萊塢相比的目前唯一的一部科幻片,因爲在此前也的確沒有看過如此震撼的國產科幻片。

《流浪地球》絕對不是科幻片的經典,但絕對是中國科幻片的一個里程碑。

這裏真要感謝所有這部參加這部電影的工作人員,給我們留下了第一部國產科幻片,儘管與原著情節相差甚遠。更感謝原著作者——劉慈欣。

以前只是在電影中看到東京被海嘯吞沒了,紐約被一些怪物毀掉,甚至還有些慶幸。今天看到上海、北京都被凍在零下80度的冰層中,整個地球都處在毀滅之中,真的讓人能感覺到災難與現實不是那麼遙遠的。

影片就是在這個毀滅性的災難下,開展了對地球的拯救。

一系列驚險,不,是死亡。

最後,劉培強決定駕着空間站撞向木星,以增加其燃燒能量,拯救地球。但是他自己會與空間站同歸於盡的。此時此刻,他把自己與妻子兒子的合照拿出來,看了又看,眼中流下不捨的淚水。這時,他與兒子劉啓有一段對話。一直因爲媽媽的死而記恨父親的劉啓,這時候才猛然醒悟,瞬間長大,淚流滿面。他多麼希望與父親團聚!

此時不得不讓人們想到影片的開頭,劉培強在執行任務前,與三四歲的兒子劉啓、劉啓的姥爺一起看星星的場景,特別溫馨。劉培強告訴兒子:爸爸就是天上的一顆星星,你只要擡頭,就能看到爸爸。

在看似一線生的希望也沒有情況下,全世界所有救援隊都準備回家與親人做最後的告別,見最後一面。這個時候,中國救援隊決定用自己的的智慧做最後一搏,用較少的犧牲去換取更多人的生存,在絕境中成熟悉起來了朵朵用肯求和堅定的語言向所有救援隊發出信號:“我相信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回來吧,加入我們一起戰鬥!點燃木星,救回我們的地球!我們就在蘇拉威西三號“轉向發動機”控制中心,正在王磊上尉的指揮下行動。中國CN171-11救援隊-韓朵朵播報完畢”。這一橋段摧人淚下。

宇航員劉培強更是直接選的擇了死亡,衝向上火紅的星球。中國力量感染了很多外國的救援隊,最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終於拯救了地球,拯救了人類。

從影片中更是讓人們清醒的知道,生命是多麼脆弱,在災難面前是多麼的無奈;讓人知道,世界不是永恆的,只有毀滅纔是永恆。

因此我們做爲地球人,不能亡羊補牢了。因爲我們正做着可能讓地球流浪的事情。從大了說,習主席六次指示秦嶺別墅事件,才提到控制;從小了說,我的家鄉毀林造田種參,這都是爲了個人的利益,而不顧了孫後代,不顧我們的家園。

災難來自大自然,而製造災難的恰恰是我們人類自己。

正如影片中一句臺詞:“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的確是一種奢求。”

影片中,改變了歐美片在災難面來臨時,乘坐飛船、諾亞方舟等飛行物,不顧一切地逃離地球躲避災難。而是帶着我們的共同的家園地球,一起面對,哪怕是流浪。不僅讓人們感覺到充滿了無限的浪漫,更感覺到中國人的博愛情懷。

我想,這部影片告訴我們,只有不忘初心,永不放棄,方能始終。

也告訴我們,一切要有規矩。“道跟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更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和集體主義精神。讓我們都能夠成爲有擔當,有理智,有愛的人。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家,我們的家園地球,不會流浪,永不流浪。

以下是百度資料:

流浪星球是:一個國際科研小組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撰文稱,他們發現,在浩渺的宇宙中,存在着一些“流浪星球”,這些自由飄蕩的星球與地球不同,它們沒有一個類似太陽的恆星繞之旋轉,科學家們表示,銀河系中的這樣的“流浪星球”可能多達數千億顆。中文名流浪星球

流浪星球簡介在其周圍十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爲地球到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之內都沒有發現能作爲其旋轉中心的恆星的星球被稱爲:流浪星球。

流浪星球形成原因對於造成這些星球“流浪”的原因,科學家們解釋道,它們可能最初也形成於某個恆星系統中,但後來,騷亂的恆星系統遭遇到其它恆星或行星,在萬有引力或其他引力的作用下,有些行星被拉扯出來,脫離了原系統,失去了其圍繞之旋轉的中心恆星,使其成爲在宇宙間自由飄蕩的“流浪星球”。NASA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組的科學家大衛·班尼特表示,最新發現表明,行星系統經常會變得不穩定,把一些行星踢出去。不過,科學家們也表示,這只是一種可能,或許還有其他理由可以解釋這些星球爲何會在宇宙間“流浪”。

流浪星球數目科學家們經過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宇宙中可能存在更多這樣的“流浪星球”,其數量可能是恆星的兩倍左右,約爲4000億顆左右。

流浪星球發現日本、新西蘭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搜尋銀河系中心時,發現了10顆質量與木星相仿的星球,正孤獨地飄蕩在太空中,在其周圍十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爲地球到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之內都沒有發現能作爲其旋轉中心的恆星。科學家們經分析確認,它們是孤獨地飄蕩在宇宙中的“流浪星球”。

科學家們使用位於新西蘭的“微引力透鏡天體物理觀測站”(MOA)直徑爲1.8米的望遠鏡掃描銀河系中心以尋找萬有引力微透鏡事件時發現了這些“流浪星球”。另一個位於智利的光學萬有引力透鏡實驗(OGLE)也觀察到許多相同的事件,證實了MOA小組的分析。

流浪星球生命科學家們稱,由於缺少恆星提供熱量,這些“流浪星球”上存在生命的機率可能很小。但是,也許存在着另外一種可能性,即由於遠離其恆星,該“流浪星球”上的溫室效應反而可以較好地留住星球內部元素衰變產生的熱量,從而孵化出適宜生物生存的環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