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籠子裏出來的鳥,認爲會飛翔就是病。

昨天看書,看到一種說法:人的語言習慣會決定人的命運,因爲我們的習慣用語,折射着潛意識當中的思維習慣。所以當我們改變了自己的習慣用語的時候,就等於改變了我們的思維習慣。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你的嘴裏所說的就是自己的人生。

但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總對別人的話過多注意,而對自己說了什麼卻往往不在意。

很多人在生活當中不知不覺形成了很多口頭禪,我聽課經常聽到講課老師的口頭禪——“那麼”“那”“然後”“也就是說”……經過自我反省,我發現我講課沒有,但平時的口頭禪是“太麻煩了”。

所以我生活中的“麻煩”事越來越多,因爲:

經常說買不起的人,基本是一個窮人。因爲經常說“買不起”的人,必然會強化自己內在的匱乏感。

經常說沒辦法的人,基本是一個能力低下的人。因爲經常說“沒辦法”的人,會強化內心的惰性。養成不愛解決問題的習慣。久而久之,這個人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嚴重下降。

經常說差不多的人,基本是一個粗心大意的人。因爲一個做事認真細緻細心的人很難說出差不多這三個字。

這種習慣用語非常的多,因爲我們用的太習慣,太順嘴了,所以說我們自己說了什麼,往往連自己都不知道。但是,就是這些習慣用語,可能就在不知不覺中反映出了我們的現實人生。

作爲語文老師,我當然知道語言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這些能量是人們內在能量的展現,這些能量同時也在影響着外部世界。而且語言具有非常強的心理暗示作用,具有非常強的扭轉信念的作用。當我們改變習慣用語的時候,我們內在的信念系統必然會發生相應的逆轉。我們所說的每句話,都是在向這個世界發射能量,而現實世界必然也會回饋給我們相應的結果。

雖然平時教導學生,要學會運用語言的力量,可自己卻在生活中忽略。從現在開始,不能再出現“太麻煩了”之類的詞,要用積極向上的詞語。

有人說,改變一個習慣用語,就等於改變了這個習慣背後的信念,觀點,價值觀,理念等等。

這樣看來,這種改變比任何一種方式的改變都要簡單的多,爲什麼不開始努力呢?

借用一句話結尾:一個不能對自己的嘴負責的人,又怎麼能對自己的命運負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