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芳華的日記小島徵文[人在旅途]

諺語,是我們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老古話,歷史悠久,淵源流長。其語言凝鍊,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是我國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語言藝術的瑰寶。

有句流傳很廣的俗話叫“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它出自明朝著名小說家吳承恩的《西遊記》第十八回:“施主莫惱,‘與人方便,自己方便!’"意思是你方便了別人,同時也就是給自己帶來了方便。

人生在世,人人難免遇到困難。此時,如果向身處困境之人伸出友愛之手,給他們以善意的幫助,他們不但會樂於接受,而且會心存感激。所謂“予人玫瑰,手留餘香。"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雙目失明的盲人,晚上打着燈籠趕路。有個路人奇怪地問:“你本來雙目失明瞭,燈籠對你來說一點用處也沒有,你爲什麼還打着燈籠?這不是浪費燈油嗎?"

盲人聽了,慢條斯理道:“因爲我是在黑暗中行走,別人看不見我,我便很容易被撞倒。而我提着燈籠,燈光雖然不能幫助我,看清前面的路,卻能讓別人看見我,這樣我就不會被人撞倒了。"

這位盲人,用燈光照亮了本是漆黑的路,爲他人帶來方便,同時也保護了自己,正是“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茫茫沙漠的兩邊有兩個村莊,從一個村莊到另一個村莊,如果繞開沙漠得走20多天;如果橫穿沙漠,只需三天便可抵達,但橫穿沙漠是非常危險的。

後來,有一位智者,讓村裏買來萬棵胡楊苗,每300米一棵,一直栽到對面的那個村莊。

智者告訴大家:如果胡楊有幸成活,大家就可以樹爲路標;如果胡楊樹不能成活的話,那麼每一個行者經過時,務必將枯樹拔一拔,插一插,以免被流沙淹沒。

然而,胡楊栽上不久,全被烈日烤枯了,枯樹成了路標。大家照着智者的指點辦,沿着路標走了多年,安然無事。

一天,村裏來了一位僧人,他要到對面村莊化緣。村民告訴他:經過的時候,遇到倒的路標,一定要向下插好;遇到快淹沒的路標,一定要拔起再插好。

僧人走了一天一夜,走得兩腿發軟,渾身乏力,遇到快要淹沒的路標,他也懶得動手去拔一下。他想:反正自己走一次,管那麼多幹嘛?

僧人走到沙漠深處之時,靜謐的沙漠突然狂風大作,飛沙滿天飛舞,許多路標被淹沒,被捲走。

風沙過後,他再也沒有走出沙漠。

在氣息奄奄之時,僧人十分懊悔:如果當初按村民的吩咐去做,既使沒有了進路,還有一條退路啊!可是,沒有如果……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大家都是命運共同體。

所以古人云:“爲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爲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爲人要與人爲善,善舉福報。所謂“善爲至寶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


芳華的日記小島徵文[人在旅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