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9 理論建設

我個人很願意聽武志紅的心理學課。

他的核心理念是——活出自我。

但是今天在得到上看到了一篇文章,

是說一個人在不同的關係中,會表現的不一樣。但這都是他“真實的自我”。


我以前的模糊感覺,覺得人就是在世界上,都是在和這個世界發生交互。

那麼怎樣去影響世界,改變世界。需要我們不停的去“幹”事。

後來,我又想到,一個人做事固然能改變世界,但如果我能影響一批人,和我一起幹同樣的事。

那我能改變的世界就更多了。

這樣的話,我就應該是一個思想傳播者。會變成一個老師。

當我變成一個老師的時候,卻很痛苦,迷失了自己。

在很多時候,都在努力的活出自我。剖析自己,什麼纔是真正的自我。

更多的時候是進步,然後倒退,進步,再倒退,總體來看是進步了,但進步速度卻不能讓人滿意。

特別是在今年,總體是退步趨勢。我一直在退步,進步,退步,仍沒有達到我去年的那種狀態。

在此刻,我總算明白了。其實我一直在尋求的真實自我,一直都是存在的,只不過是沒有被我察覺。正如武志紅說的“關係是滋養”。我只在找自我,而忽略了關係。

今天再讀曾海賢的這篇推文,才明白:

我們應該聽從內心的聲音,努力的追求自我。但要清晰的知道我們所處的各種關係,以及在這些關係中,我們應該保持什麼樣的狀態。只有這樣,才能把我們自己釐清。

而自我和關係都是活出來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