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幫助時間利用

成長就是看待世界的方式不斷迭代、不斷撥開迷霧、趨於本質的過程。

比如通人性,認知通透就會多些開放和包容,你看,心胸開闊事智慧足夠,尖酸刻薄是眼界太窄,本質還是認知問題。

再比如,“只要努力就有回報”是我們從小就接受的、已經近乎於信仰的理念,努力或勤奮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褒義詞、也是通用的成功教條,彷彿和成功有必然的聯繫。實際上呢,努力大多數時候是聊以自慰的心理作用,頂多算是成功的條件之一,大多數情況下還不算是必然條件,不如天賦重要,更不要說趨勢、運氣等由決定作用的條件了。

努力,本質是人類幾千年以來在最重要的運氣和天賦前不得已給自己的心靈安慰而已。 

運氣、天賦、趨勢等因素如此重要但不可控,那我們該怎麼辦?難道就只能乾坐着等待幸運女神的垂青?

當然可以主動出擊。

意識到運氣最重要,那麼很容易得到一條:成敗是概率,再精細一些說:是自己擁有的資源和趨勢契合的概率。

那麼我們就可以相對高效的下功夫了。

我自己其實是“努力”的忠實擁躉,而且還信奉“一般努力沒什麼用、必須得待己如仇纔行”,只不過努力需要讓渡給真實,正確的認知可以讓努力更加高效,把時間和精力投注到更符合發展趨勢的方向上。

我一向相信客觀的真實,而不是主觀的感受,關於成功也是一樣,有三個重要的認知: 

1.以真實數據做依託,而不是憑空想象 

2.決定成功的是複雜性系統 

3.成功是概率事件,我們可以做的是要努力在增大成功的概率上。

我這些年下笨功夫做了個統計工作,從中國的《二十四史》裏挑出200位名人,又從黨史和近現代史裏選出100位,再從西方文明史裏挑200位名人,涉及的領域基本覆蓋人類文明的方方面面,中國以政治家、帝王將相和千古文人爲主,以及近現代爲國家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西方文明名人是思想家和科學家比例大。時間跨度五千年,空間跨度覆蓋整個人類文明,從維基百科上了解大概生平,根據這500人的樣本量分析提煉,總結出幾項通用的、更貼近人性的品質、以及都會做的事如下:

1、眼界或見識。只有站的足夠高、看的足夠遠、見的足夠多才會找到正確方向,有了方向,努力纔有意義。

2、思考。不管什麼行業,可能文化水平不高(比如劉邦、朱元璋),但走在前列的人都喜歡思考,擅長做抉擇,精神境界提升速度極快。

3、閱人 。人類作爲社交型動物,離不開集體,每一次與另一個人的接觸本質都是信息的交換,接觸的人越多就會輸入更多的信息,加上思考,把信息內化成屬於自己的智慧,隨着智慧的增長,接觸的人層次也越來越高,成功就是撞上概率的時間問題。

4、學習能力極強。這個看領域,知識、學術、人文、科學類的人喜歡閱讀,都是手不釋卷,比如魏武、唐宗,還有芒格、巴菲特等,說自己是行走的書櫥;還有的人擅長在實戰中學習,吸取其他人的思想精華,唐宗也有《唐李問對》,還有劉邦,不管閱書還是閱人,本質上都是處理信息並轉化成智慧的學習能力。

5、動機。 動機和行動統一則可以提示效率,不過成功者並不乏在自己無感的領域做到最好的案例,典型的是喬丹,最愛的是棒球,最強的卻是籃球,這是天賦加努力的例證。

6、助人。 成功者的成就大小本質上是能代表多少人的利益,要麼是客觀上提供了幫助人發展的機會,要麼就是主觀上幫助他人成功。

以上就是可以加大成功概率的因素,在這些方面投入時間精力纔會提升效率,加強自身機會出現且能一把抓住的能力。

統計顯示絕大多數的成功者工作確實非常努力,但都是特別享受的狀態,每天12-16小時是正常的生活方式,時間精力的利用效率高,再加上努力才能駕馭很大的成就。

所以每天的時間除了喫飯睡覺鍛鍊等固定投資在最重要的健康上之外,就要做好規劃努力在這些能提高成功概率的因素上,然後持續累積,靜待複利拐點的來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